首页 > 其他小说 > 一不小心成功了

第十一章 新的起点

目录

叶林回答也很巧妙:优秀实习员工已经评他了,年轻人不能太顺。

其实这件事叶林考虑了各方面因数,除了陈耀光为了讨好刘志伟已经翻了脸,还考虑到优秀实习员工已经让孙夏在公司领导面前露了脸,先进对于职位提升并没有实质帮助,反而会成为众矢之的,以后如果处处受到刘志伟打压,前途反而不妙。

这些事孙夏根本猜不到。

一天孙夏接到通知,明天上班直接去公司本部人事部找余舒云总监。孙夏不知道什么事,一早就到了公司,到了余舒云办公室,余舒云很热情,问寒问暖还亲自倒茶,孙夏忙称谢。

坐定后,余舒云说:“小夏,这次请你过来,主要是跟你沟通一件事情,鉴于你的表现,经公司党政会议讨论决定,提拔你为一分公司总经理助理,负责技术方面工作,原来的技术副总陈耀光调到本部来工作,你看看有没有问题。”

孙夏觉得有点意外,进公司两年,虽然还不是副总,但已经差不多了,多少人拼命努力十几年都未必有这样的成就,孙夏归结为自己运气好加上够努力。

谈话很简单,不到一刻钟就结束了,孙夏走出公司发现看什么都顺眼,虽然没有往上爬的想法,但凡事都想做得最好,而提拔说明领导对自己的肯定,心里是很愉快的,不过孙夏心里也很清楚,按集团的干部序列来讲,这个总经理助理相当于科长助理,是几乎算不上领导干部的干部。

尽管工作岗位是从助理调到助理,但情况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前上面的领导一大堆,而现在基本只有叶林一人,分公司的所有技术方面的工作必须全部想清楚,做出色。现在分公司的主要问题是产品项目交样质量差,进度脱期,客户意见很大;产品质量不稳定,废品率居高不下。陈耀光看起来为人精明,但对技术没有兴趣,抓不住技术管理的重点,技术上缺乏创新,不能干净利落指导解决问题。孙夏决定彻底改变这种情况。

回到分公司,孙夏就去找了叶林,本来孙夏很少主动找叶林,有事总是向谢明利报告,而上面还有一个主管副总,越级汇报是很忌讳的,但现在这个时候,尽管还没有宣布,孙夏觉得与原来的大领导、即将成为顶头上司的叶林沟通一下是很有必要的。

叶林正在办公室和总办主任沈逸扬谈工作,以前如果遇到这种情况,不等叶林看到他就会离开,有急事的话会跟秘书陈舒说“叶总有空通知我一下”。但今天情况不同,便在门口站了两秒。

叶林朝门口看了一眼就对沈逸扬说:“沈主任,你先去吧。”

孙夏坐到叶林办公桌对面的椅子上:“谢谢领导信任,我刚从公司本部回来。”

叶林看到孙夏很高兴:“你是集团挂号的培养对象,提拔你是早晚的事,当然主要是你的表现,不过今后的任务很重啊。”

叶林是在说孙夏表现优秀,这也确实是事实,但在孙夏听来却是敲打他要谦虚谨慎,努力工作。

此时,孙夏便把想好的工作思路和计划框架讲了出来,叶林听了很感兴趣:“好,我们就按你讲的做。”

孙夏负责技术部、设备部和质保部,任命正式宣布以后,孙夏马上带领这三个部门制定工作目标和详细的工作计划,孙夏的方法与众不同,他召开全体人员会议,告诉所有人面临的问题和公司的期望,要求每个人制定自己的目标、方法和计划,一周以后过堂。

在孙夏担任经理助理的时候,与他同龄或稍长的都多少有点嫉妒,年龄再大的或老一辈的觉得他还是个新人,懂得并不多,只是运气好,所以基本都是不服,甚至有意不配合。

孙夏做项目的时候极尽全力周旋,才保证进展顺利,同时也基本看清了这些人的人品和能力。

现在做了总助,情况马上不同了,各部门经理知道今后自己的业绩很大部分是由孙夏说了算的,以前或多或少有些怠慢,现在必须好好表现,原来不服甚至怀有敌意的那些人现在职位上距离拉开了,很多人心态也调整过来,至少在表面上表现出了应有的尊敬,倒是原来实习的工段,一直对孙夏很佩服,孙夏做了总助以后还是很亲热,在车间里碰到总会打个招呼或聊一会,也因此掌握了很多车间的一手情况。

李雪虹见到孙夏还是有说有笑,但心里还是有点失落,刚来的时候还把他当农村来打工的小弟,见他聪敏能干,人又长得精神,很有好感,没想到这么短时间已经一步步走到遥不可及的地步。

一周过去,这天下午,孙夏到技术部召开全体人员会议,讨论工作计划,孙夏没有到谢明利办公室,而是提前五分钟到了会议室,谢明利很快走了进来热情地打招呼,其他人也很快进来了,孙夏请谢明利主持会议。孙夏没有具体要求会议怎么开,他知道谢明利的能力和问题,就是要通过会议帮他指明方向和纠正问题。谢明利已经做了八年技术部经理,面对孙夏开放式的会议安排心里暗自嘀咕:是孙夏不懂怎么开会,还是故意要看看他的水平,还好前一天做了准备。

谢明利清了清嗓子,宣布会议开始,然后把收到的每个人写的材料做了一个总结,指出了关键问题和解决方案。

孙夏不得不承认谢明利毕竟是老干部,思路清晰,一席话下来,把问题、要求、措施讲得很清楚,发挥得比以前任何一次会议都好,接下去如果孙夏再讲几句勉励的话结束会议,也会非常圆满,只是孙夏并不想这样。

谢明利已经讲完了要讲的话,看向孙夏道:“孙总,你看看有什么指示。”

“今天我过来是和大家讨论一下。”孙夏用很平和的语调开始说话:“从谢经理刚才讲话中可以看出,大家这次思考得很认真,把关键问题都找出来了,解决问题的答案也找到了,但是大家有没有想过,我们平时工作都很努力,问题一直都看到,办法也采取了,但结果还是不好,到底为什么?比如说D公司项目,脱期半年,已经影响客户整车上市,如果两个月以后还不能认可,客户将直接从国外进口,差价由我们赔,公司将面临巨大损失。现在我宣布一件事情,D公司项目由我直接负责,我会带着大家一起把这个项目做好,其他项目和工作请大家对照一下这个项目的方法认真展开,我希望通过这些工作和大家一起成长进步。”

接下来孙夏把谢明利和D公司项目组留下,把掌握的项目管理方法和在K公司项目中成功的经验告诉大家,要求把每个问题都往深处多问几个为什么,直到找到最终答案并制定措施。

孙夏很清楚,他用的这一招既是一剂猛药,也是一把双刃剑,做成了,就要这些经理、项目负责人、资深工程师好好找找身上的问题,做不成,后果很严重。前几天,孙夏已经仔细研究过这个项目,没有按期完成一方面是领导重视不够,没有利用好一切资源,另一方面是负责工艺技术的工程师能力不够,换一个好一点工程师也许就解决问题了,孙夏决定自己亲自出手解决问题。

到了下班的时候,叶林在办公室看着走进来的孙夏:“听说你直接接手了D公司项目?”

孙夏坐到办公桌对面:“这个项目这么重要,早就应该升级了,到现在还在最底层按部就班进行,负责工艺技术的还不是比较强的工程师,我即使不直接接手,这个项目搞砸了还是要背锅,还不如直接出手,万一败了,也是学艺不精,没什么可说的。”

“有多少把握?”叶林问。

“我想可以做好。”孙夏回了一句。

“为什么不让别人负责,你在一旁指导?”叶林扔了一颗果仁巧克力过去。

孙夏剥了纸放到嘴里边吃边说:“我知道,上次研讨会培训老师说过,最差的领导做运动队队长,好一点做教练,最好的做啦啦队长,我新官上任就做了回最差的领导。但这次情况特殊,时间已经没有了,我有三个目的,第一,快速完成项目;第二,做出一个样板,项目应该怎么做,工作应该怎么做;第三,用行动对相关人员提出批评。巧克力很好吃。”

叶林把一盒剩下的巧克力推了过去:“全拿去。”

第二天,孙夏快速整顿了队伍,原来试制人员都是生产线上抽壮丁,经常换,现在孙夏把李雪虹抽调过来,让她再带几个人,孙夏知道她组织能力和责任心都很强,最主要的是互相熟悉信任,这个项目的关键是焊接,试制交给她可以放心。同时,把机修的王坚也借了过来,重新组织了一个精干的技术团队,原来的项目工程师和焊接工程师还在里面,发挥他们熟悉项目的优势。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