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频频道 > 明空心语

17、超级视角与西方主要哲学思想的关系(下)

目录

4)黑格尔(下)

在哲学史上,人们把黑格尔视为【德国古典哲学】的顶峰,同时也是传统哲学思想的“终结者”。他的哲学思想总体上被归纳为【客观唯心主义】,并被视为【唯心主义哲学】的集大成者。【绝对精神】以及以其为基础的【辩证法】体系是其哲学思想的主要代表。

在黑格尔之前,与【绝对精神】近似的概念有:

A、古希腊罗马哲学中的世界本原——【存在】;

B、宗教神学中的世界本体——【上帝(神)】;

C、康德的【纯粹理性】;

D、费希特的【绝对自我】;

E、谢林的【绝对(存在)】

黑格尔将【绝对精神】视为所有一切存在的本体,并对【绝对精神】演化的五种阶段性形式进行了阐述:意识、自我意识、理性、客观精神、绝对精神。

【绝对精神】,与上面所说的五种概念,有着内在的继承关系,可以说是上面五种概念的融合与凝练,从而使【绝对精神】成了唯心主义哲学思想中最近乎完美的范畴。

【绝对精神】是一种【存在】,而且是一切【存在】的【本体性存在】;【绝对精神】是世界和生命的本源,并以绝对的精神性为特征,与【上帝(神)】这一概念有着内在的相通性;【绝对精神】是【理性】的,而且是高度理性的——达到了【真理】之理性;【绝对精神】就是自身而言就是【绝对自我】,但却没有【自我】之局限,是对【绝对自我】的超越;【绝对精神】本身就是【绝对(存在)】性的,只是不仅是【绝对(存在)】性的,而且是【精神】性的。

作为哲学思想,【绝对精神】可以视为本体论范畴之本体;作为人类的现实精神,【绝对精神】则可以视为人类精神发展的【最高理想境界】。

在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中,【绝对精神】正是【意识】发展的最高形式。

注意,黑格尔对于意识五大发展阶段的阐述,本质上仍在传统的西方思想模式之内,而不同于东方文化中对于心的论述。

特别是其【辩证法】的内容,更是一种【抽象概念】的【逻辑辩证】。所谓辩证,即是发现其内在的矛盾,从而进行否定,再通过否定对象之内在的矛盾,进行否定之否定,逐渐深化认识的过程。

黑格尔所提出的【意识】五个发展阶段,即体现了这种【辩证法】思想。

首先提出的【意识】发展阶段是单纯的、原始的【意识】,此意识在黑格尔的定义是关于对象的意识。

就是说,只要说【意识】,就一定是基于某种对象的意识。如果没有对象,就没有【意识】。

所以,这里的意识其实是【对象意识】,但这里隐藏这一个矛盾点,就是与对象相对的是主体。意识仅仅意识到对象,却没有意识到意识的主体本身。这就为意识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第二阶段,【自我意识】,即是以自我为对象的意识。处在这一阶段的意识,不仅能意识到对象的存在,而且还能意识到主体的存在,而且对主体存在的意识占据更重要的位置。这即是【自我意识】。

当对象和主体都被意识到了之后,新的、深层的矛盾开始显现出来,不管是对对象的意识,还是对主体自身的意识,这种意识是纯感性的意识呢?还是具有理性的意识呢?理性意味着认知更符合【客观真相】,而感性则意味着更符合【主观感觉】。

对象意识和自我意识,更主要的是一种【主观意识】,其认知有着更多的主观性。于是这就为意识的发展打开了新的空间——客观、理性的空间。

所以意识发展的第三个阶段,即是【理性】。理性是对感性的突破和超越。比如哲学的发展,科学的发展,都是理性发展的体现。特别是数学、物理学的发展,大大推动了人类的理性认识。当某种理性认识不再是少数人的主观认识而变成了社会大众的共同认识时,这种认识的性质就不再属于【主观认识】,而变成了【客观理念】。比如数学公式,物理定理、定律等。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发展,由此形成了整个社会的共同价值观等精神性的认知,人类意识的发展就进入了第四个阶段——【客观精神】。比如民族精神、民族文化、民族性格、民族气质等等。

注意,黑格尔的【意识】五个发展阶段,其考察的对象总体而言是人的个体意识,所以即使是【客观精神】,其具体体现仍是体现在个体意识中。只不过由于【客观精神】高度的客观性,使得个体意识的个体性局限被一定程度地打破和超越。所以【客观精神】就现实性的人的精神而言,同时具有个体性和社会性,只不过在考察【客观精神】时,其社会性更加突出,个体性较为微弱而已。

最后一个阶段,【绝对精神】则是理性特征、客观性特征、非个体性特征均达到至高境界的意识状态。这样一种至高无上的、完全客观的、完全理性的、完全非个体性的、普遍存在的、绝对存在的【绝对精神】,就成了意识发展的最高阶段。同时它也是一切意识形态最终的本体。这一本体性的存在,不以个体性意识状态、个体意识意愿而转移,从而成为一切存在之本体。

所以在哲学史上,通常都将黑格尔的【绝对精神】视为【客观唯心主义】哲学以及整个【唯心主义】哲学发展的最高顶峰。

也正是在黑格尔哲学思想的基础上,马克思批判地继承了黑格尔的辩证法思想,而扬弃了其唯心主义的基础,提出了前所未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哲学观,使得唯物主义摆脱了机械式的、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所面临的困境,而进入了科学的、辩证的唯物主义的新阶段。

前面曾说到,黑格尔的【绝对精神】及其五种发展阶段的论述,与东方心学文化有着很大的不同。这种不同就其根源来说,黑格尔的思想仍是西方的、抽象的、理论的、思辨的、逻辑的、求知的【哲学思想体系】,而东方的心学文化则是东方的、具象的、实践的、内求的、体证的、知行合一的【生命实践体系】。

视角学——生命哲学之生命视角学,则既有一定的【哲学思想】特征,同时更注重【生命实践】。其所有的哲学思想阐述皆是为了指导生命实践,生命实践则为哲学思想的不断完善提供效果反馈和实践验证,继而促进视角哲学思想的发展,用以更好地指导实践。

在视角学的观照下,黑格尔的【绝对精神】,其更多的是一种抽象的哲学本体论概念,或理性理念,而缺乏实践性。而且从其概念的规定性上而言,作为现实的人类精神意识,目前尚无达到【绝对精神】的现实可能性,【绝对精神】只能作为一种高高挂起的哲学理念而存在,与人们当下的生活很难产生关联性。

视角学中的【超级视角】虽然也有着高度理性的、高度客观的、以及超越自我局限的特征,但【超级视角】的训练却是现实的、可操作的,是完全生活化的、与生命每个当下的活动紧密结合的,【超越视角】的内在体证也是完全可实现的、可验证的、可运用的。

何以如此呢?本质上而言,【超级视角】是一种生命本有的智慧,这种智慧之所以在一般情况下难以显露,乃是因为其缺乏显现的条件——因对【世界】的沉迷而使这种智慧被遮蔽。这种沉迷,本质上是人对欲望的沉迷。

视角学中的【世界】,是生命的世界。既不是单纯的物质世界,也不是单纯的精神世界,而是心物一体的世界。

生命视角学的核心目标,也不在于认识客观世界、改造客观世界,而在于解除局限化的视角带给人们的心理与精神上的束缚,通过视角的不断提升从而不断升华人的智慧境界,促进人们感受和体验更自由、更美好、更快乐、更和谐的生活。

从这样的角度而言,黑格尔的【辩证法】思想对于促进人们不断反省和超越自己的视角、不断开创新的视角,具有非常积极的价值和意义。

【辩证法】思想对于视角学最有价值和意义的启发,即在于,一切都在不断的发展与变化之中,永远不要拘泥于自己固有的视角,而要用发展的视角、变化的视角、辩证的视角去看待呈现在生命宇宙中的一切现象,通过发现事物内在矛盾的根本原因以及导致这种矛盾的视角,从而看清问题所在,从而寻求在更高的视角上获得新的和谐与统一,从而解除矛盾,达到更高的和谐。

在此,向为人类贡献了极其优秀的【辩证法】思想的黑格尔先生以及所有为人类思想发展做出积极贡献的东西方先哲前辈们致以崇高的敬意!你们的名字将永远闪耀在人类文明历史的天空中!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