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频频道 > 明空心语

28、超级视角本自具足无限之“能”

目录

14)超级视角本自具足无限之“能”,本具“能”之性。

何为“能”?从不同的视角观照此“能”,则可照见其不同的面向——

以“外部”视角观照此“能”,此“能”即表现为一种“能量”——无形无相的“能量”,生生不息的“能量”,无限鲜活的“能量”,无限可能的“能量”。

以“内部”视角观照此“能”,此“能”即表现为一种“光明”——无形无相的“光明”,生生不息的“光明”,无限鲜活的“光明”,无限可能的“光明”。

以“内外合一”的视角观照此“能”,此能即表现为一种“光明能量”或“能量光明”——既是无形无相的“能量”,也是无形无相的“光明”,既是生生不息的“能量”,也是生生不息的“光明”,既是无限鲜活的“能量”,也是无限鲜活的“光明”,既是无限可能的“能量”,也是无限可能的“光明”。

也可以说,此“能量”之“内观”即是“光明”,此“光明”之“外观”即是“能量”。

在超级视角的本体智慧境界中,此“光明”就是“能量”,此“能量”就是“光明”,它们之间是无二无别的。不管是“光明”,还是“能量”,其“本体”都是究竟超越、究竟离相的“空”。但是其“作用”却能够“呈现”出各种各样不同的“现象”。

这些“现象”,即呈现在视角下的“视界”里。当把这些“现象”“客观化”时,“视界”就变成了“世界”。“世”,即是“时间相”以及所有一切在“时间相”中呈现出的“现象”;“界”,即是“空间相”以及所有一切在“空间相”中呈现出的“现象”。宇宙,是世界的异名,同时也是涵括了各种各样的所有一切世界的“总相”。

生命宇宙,即是以生命为核心的宇宙(世界)之“总相”。

只是在视角学中,对于生命宇宙进行了视角学视野下的独特解构(或建构)——

由【超级视角-心-视角-视界-世界】共同构成了全量全息的生命宇宙“能量场”。

在此生命宇宙“能量场”中,有两种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的能量——“客体化”的“能量”和“主体化”的能量。这两种能量本来是一种能量,没有客体化和主体化的分别,只是一种纯粹的“能”——同时也是“空”,同时也是“明”。

那么“客体化”和“主体化”是如何产生的呢?

是基于一种“视角”而产生的,什么视角呢?【分别】的视角。

注意,【分别】是视角的基本功能之一。最基本的分别即在于【视角】与【视界】的分离。

【视角】将自身认知为【自】,将【视界】认知为【自】的【对象】,于是【视界】就变成了【世界】,生命就变成了独立于世界的生命。

“视界”与“视角”本来是不可分割的一体,【视界】仅仅是【视角】的投射,但这种【分别】却将两者分割开来,成了相互对立的关系。

基于这种对立,本自一体的“能”才分化成了两种“能”,一种是“能量”,一种是“光明”。当这种对立和分割产生之后,“空”就转化成了“有”——“能量”是一种“有”,“光明”也是一种“有”。

注意,“视角”的“魔力”是非常强大的——“视角决定了视界”,所以有什么样的视角,就有什么样的认知,而随着认知的发展,【对象】也在同步发展。

“客体化”是“物质性”不断发展、强化的动力源;“主体化”则是“意识性”不断发展、强化的动力源。而“客体化”和“主体化”皆源于最初的【分别】视角。

注意,“客体化”和“主体化”的发展越是进步,距离“一体化”的真相就越远。

在人类当前的认知中,“客体”与“主体”,“客观”与“主观”,“物质”与“意识”,已经变成了一种几乎为所有人类所共同认可的“常识”。这种常识性的认知,具有巨大的力量。

“世界-视界”是“视角”的投射,有什么样的视角,就必然会看到什么样的世界。

【分别】是不断发展的,【能量】亦随着【分别】的发展而发展。【分别】和【客体化】的发展,使得【能量】呈现出来的“相”越来越“粗大”——即物化的程度越来越深。【分别】和【主体化】的发展,使得【光明】呈现出来的“相”越来越“浊重”——即对自我和世界的分别、执著、欲望、妄想的程度越来越深。

对【客体化】的【再分别】,即形成了各种各样的“世界”,对【主体化】的【再分别】,即形成了各种各样的“生命”。——这即是世界和生命的“异化”。

各种不同的生命,以其内在的“光明”以及与之相应的“能量”异化程度的不同,即形成了各种不同的生命体,体验着各种不同的生命宇宙世界。

但究其实质而言,“自我”和“世界”的对立仅仅是一种分别心导致的错觉,只是这种错觉时间太久已经成了根深蒂固的观念,而“苦海”也正是这样造成的。

“自我”和“世界”的诞生,使得生命从一体化的无限能量、无限光明中“脱离”了出来——虽然这种“脱离”是一种假象,但有什么样的视角就会有什么样的“视界”。“自我”是“孤立”的,生命本来具有无限的能量,但“脱离”导致了“自我”变成了一个微小的“个体”。

个体生命的一切活动,都需要“能量”的支撑,但连接能量源头的通道却被阻断——或者说被堵塞了。其实导致这种阻断和堵塞的,不是别的,只是根深蒂固的分别心而已——在这种强大的分别意识下,生命【不知道】或者【不相信】自己的内在深处有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能量之源。注意,“能量”如何呈现,完全取决于“心”——心,代表着主宰生命方向的深层认知——其实就是视角。“心”自己阻断了从源头获取能量的可能性,使得“生命”成了需要靠“世界”不断补给能量的状态。当补给的能量跟不上生命对能量的消耗时,“能量”就会快速枯竭,维持“自我”存在的各种条件就会迅速分崩离析,于是就产生了“死亡”。

为什么说“死亡”是“解脱”的良机?其实,“死亡”是【分别心】所创造的【个体生命世界】的全面崩溃,在“死亡”的过程中,“分别心”本身也会因为“能量枯竭”而消失。而“分别心”以及基于“分别心”建构起来的一切,都只是一种“分别心视角”下的“视界”。所以,这一“视界”的消失,正是回归于“超级视角”本体世界的良机。

但实际上要做到这一点非常困难。这是因为,根深蒂固的分别心已经形成了一种顽固的习惯,这种习惯本身也变成了一种“惯性力”。当分别心消失的时候,生命会立刻重新融入无限的能量之源,处在完全一体化的“能”“空”状态,而“明”却被分别心的“惯性力”遮蔽了。

所以当生命像充电一样重新获得能量时,分别心的“惯性力”就立即同时获得了能量。于是分别心又开始运作——同时开始运作的力量其实不仅仅是分别心,还有各种各样的欲望、执著、妄想、习气。它们在获得了本源性的能量之后,再次开始发挥强有力的作用。

注意,这些因素越是强大,其回归本源进行“充电”的时间就越短——这意味着下一次的生命能量将会更快地消耗完毕——寿命变得更短。

基于此原理,通过某种方法创造一种条件,让自己重新恢复与生命本源性能量的连接,在有限的条件下补充部分能量,从而延长生命时间长度,就成了各种“长寿法”的共同原理。

比如“致虚极,守静笃”,让自己的整个身心都进入非常深的宁静的状态,彻底忘了自己,消融于一种非常深的寂静中,这时,就能重新建立与本源的连接,补充生命能量——那是一种生生不息、无限鲜活的能量。

《黄帝内经》曰:“恬淡虚无,真气从之”。身心虚静到一定程度,就自然会接通“真气”(即本源性的能量)之源,补充“真气”。

但这并不是视角学研究的重点,视角学的重点在于将主宰生命的最重要的核心——心——视角,不断地升华和超越,重新恢复其本自光明、本自空明的明空妙觉——即超级视角。

生命宇宙之本体——超级视角,虽然本自具足无限之“能”,但对“能”的主宰却在超级视角的明空智慧。在这种智慧的观照下,“明”本身就是“空”,“空”本身就是“明”,“能”本身就是“空”,“空”本身就是“能”,“明”本身就是“能”,“能”本身就是“明”。只有这样彻底消除“明”“空”“能”之间的分别而完全地融为一体,并以明空妙觉智慧——超级视角为主宰,善加利用“能”,即可创造出全新的不同于【分别心】视角下的新视角、新视界、新世界。

注意,明、空、能,是同一生命本体的三种性质,三者本自一体,一体全息,相互含摄——

明,是一种鲜活的空,也是一种鲜活的能。

空,是一种鲜活的明,也是一种鲜活的能。

能,是一种鲜活的空,也是一种鲜活的明。

空,更侧重于本体之究竟超越性、究竟无限性、究竟离相性、究竟无生性等。明,更侧重于本体之究竟超越的智慧、究竟无限的智慧、究竟离相的智慧、究竟无生的智慧、灵明觉照的智慧等。能,更侧重于本体之无穷无尽的源能量性以及其鲜活涌动的生机和大力等。

在致力于生命觉醒和寻觅超级视角的过程中,主要集中于体悟“空”与“明”,而在见到超级视角之后,则可在明空妙觉的基础上以无为之心妙用“能”的力量。

目前笔者在这方面的修证尚浅,所以暂不多言。

需要强调的是,如果在尚未契入超级视角之究竟超越的智慧之前,过早地专注于“能”的开发,则很容易形成对“能”之力量和作用的贪执之心,反而会给见到和契入超级视角造成巨大的障碍。

“能”本身并不是决定生命觉醒的核心关键,只有“空”和“明”的一体双运才是。

在这里提出超级视角本自具足“能”之性,更多的是基于视角学理论和实践体系的完整性,以及为后续更深入的修证做一个铺垫。

“能”之力量和作用的发挥,其真正的核心关键不在“能”本身,而在“明空妙觉”之智慧。这种智慧才是“能”的主宰和“中央控制系统”。

还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超级视角本体层面的“能”是一种“源能”,也是一种隐而不显的“暗能量”,这种能量尚未分化,其内在本自具足转化为客体性能量(物)与主体性能量(心)的可能性。而一旦进行转化、分化,就从“无限的无限可能”变成了“有限的无限可能”。因此对这种能量最好的运用依然是安住于超级视角的智慧境界,自然任运地发挥其“无限可能”的创造力,自觉觉他,自利利他,用而无执,无执而用——此同样也是超级视角“无为而无不为”之智慧的妙用。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