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频频道 > 明空心语

35、超级视角需要亲证才有意义

目录

21)超级视角必须每个生命自己去亲证才具有真实的意义,而超级视角是的的确确可以亲证的,本自具足亲证性。

笔者将超级视角“吹嘘”得再好,如果不能亲证的话,就毫无意义。

以“超级视角”为核心的生命视角学,其所有的内容即是为了亲证超级视角,运用超级视角,从而让我们的生命变得更加无限、更加超越、更加精彩、更加自由——是究竟的无限,是究竟的超越,是无限的精彩,是无限的自由。

所以,视角学的核心即是超级视角“亲证之道”。

如何亲证呢?

以“视角”为亲证之“基础”;以“观照视角”为亲证之“道路”;以亲证“超级视角”为亲证之“成果”。

此亲证之路,即是生命视角的升华与超越之路。“视角”贯穿于整个亲证之路的起点、过程和终点。

在传统心性智慧训练中,常用“因”、“道”、“果”来表示。

如果以传统心性智慧训练的视角来看,那什么是视角学心性智慧训练的“因”、“道”、“果”呢?

在视角学本体论中,已经明确阐述了视角学视野下的生命宇宙之本体——超级视角。此“超级视角”即是视角学心性智慧训练的“因”、“道”、“果”。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作为视角学训练基础和起点的“视角”,其本体正是“超级视角”,只是在其超越性的一面尚未显现的情况下而体现成了“视角”。超级视角就隐藏在视角的深处,是真正的“因”。而“视角”就是超级视角在“因位”的“化身”。以“化身”为基础,通过不断地返本还原,“真身”就会逐渐显露出来。

“观照视角”为亲证之“道路”,这一方法即是超级视角在“道位”的体现。通过“观照视角”这一实践性的方法与道路,就可以一步步通向“超级视角”。

视角,最基本的功能即是观照。不管是视角,还是超级视角,都具有“观照”的功能。只是其观照的“视角”(角度)有所不同而已。而“观照视角”这一方法,具有鲜明的视角学特色,其基于视角本身的天然属性、自然法则——“视角决定视界,同时超越视界”,使得“观照视角”成为生命视角不断自我提升、自我升华、自我超越的“神兵利器”!这是“视角”本具的“本性智慧”,法尔如是。我们只需要掌握这种方法,如法训练,就可以启用这种智慧,妙用这种智慧!而且,只要始终坚持进行如法训练,最终亲证“超级视角”的“成果”就必定会达成,因为,这是“观照视角”这种方法所通向的“不二之门”——超级视角之门。

对于“观照视角”这一训练的具体内容,之前在“观照视角”章节中已经进行了详细的论述,此处不赘。

当通过“观照视角”的训练到达某一个层次之后,超级视角的“赤裸呈现”几乎是板上钉钉的事。这就像农民种庄稼一样,只要尽力尽力,没有发生非常严重的自然灾害,春种秋收,是自然而然的事,毫无神秘之处。

视角学的特别殊胜之处还在于,“视角”之亲证,“观照视角”之训练,随时随地都可以进行亲身实践,而且也只能亲身实践,因为作为生命本体的“视角”,是不可替代的。

而对“视角”的亲证是当下即可亲自体证的——你的看就是一种视角,你的听就是一种视角,你的感知就是一种视角,你对任何人事物的看法都是一种视角。视角是你根本无法离开的东西。你怎么可能体会不到它呢?当然,这些表述都还处于视角的浅表层面。但这同样是一种“方便之门”。通过这些浅表性的视角,然后慢慢地观照这些视角,就可以一步步向更深处挺进。

当然,如果你能直接将自己观想为一个无比鲜活而灵动的视角,那就更好了——相当于直接跳过了幼儿园阶段直接上了小学一年级。

以此为基础,按照视角学方法论的次第——观照世界、观照视界、观照视角、观照心、观照超级视角,一步步训练,一步步提升,一步步升华,一步步超越,最终,必定能够顺利拿到“大学毕业证”——真实地亲证超级视角。

如果在训练中,如果你觉得某些方面太过简单,你也可以跳过某些环节,直接挑战更高难度的训练内容。而如果你在某个环节发现自己训练得有些吃力,那就说明之前训练的内容还不够扎实,需要你再回过头来,再多复习复习。

如果你对传统心性智慧训练已经进行过了很长时间的训练,只差临门一脚,那么你可以随便从哪个阶段开始,或者直接从观心甚至观照超级视角开始,也许用不了多久,在新的视角下,最后障碍你的那个盲区就会突然被打破,本心的真面即可赤裸地呈现出来。果能如此,亦非常随喜您。而且即使如此,这也并非都是视角学训练方法的功劳,视角学训练方法只是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让你通过新的视角打开了新的视界而已。而你之所以能够实现这种突破,主要还是基于你曾经进行过的大量的扎实的基础训练。视角学只是一面比较特别的镜子而已,让你从一个新的角度蓦然看见了真正的自己,别无其他。

所以,不管一个人的信仰是什么,也不管一个人喜欢哪种文化,儒家,道家,佛家,甚至是西方科学文化,都不妨碍将视角学作为一种“科学”的训练方法与工具。

视角学并不把“信仰”作为观照视角训练的前提,但这不代表生命觉醒不需要任何前提——你首先需要有追求生命觉醒的愿望、决心和毅力,愿意自律、自省、自强,不管对人对己都有一份纯朴与真诚——真诚地面对自己的生命,真实地面对自己的心,真诚地面对自己的生活,真诚地面对自己生命中的一切。

真诚,也是一种视角。而且当你特别真诚的时候,反观自己当下真诚的心,也许你就能清晰地体会到一种非常踏实的安宁——没有任何伪装,纯粹,质朴,宁静,安详。

注意,当你清晰地体会到这种安宁的时候,就静静地观照它,体会它——不断深入地体会它,融入它——让自己全然地融入那安宁之中。

《中庸》中说,“诚则明,明则诚”。从方法论的角度而言,在“诚”的状态下启用“明觉”观照此“诚”,则可使“诚”与“明”相互促进——“诚”是心归于本体的状态,“明”则是对心归于本体状态的“觉”——清醒之觉、清晰之觉、清明之觉。“诚则明”,意味着,心归于本体时,其实生起的“明觉”正是“本体之明觉”;“明则诚”,以本体之明觉,观照本体之心,真觉之智慧必成也,此谓真诚!——本心之真面显露、本心之光明显发,诚不虚哉!

这正好说明了亲证的必要条件之一——真诚。真诚,最后才能“成真”。

“成真”之时,即是超级视角赤裸显露之时。但这并不是真正的终点,而只是阶段性的终点,其“成真”之成果只是“初成”。以“初成”为新的起点“悟后起修”,渐至中成、大成、圆成。其过程中,不仅有成己,亦有成人。自利利他,自觉觉他,成人成己,成己成人,此皆亲证超级视角之无限方广之道也。

超级视角亲证之道,如果您也感兴趣的话,不妨一起来共同实践,共同体证!亲,等您一起哦!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