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三国:蟒雀吞龙,开局娶了邹氏

第七十九章 邹氏产女,采薇有喜

目录

伏寿连续三天侍寝。

第四天,姜耀命董贵人伺候。

董贵人和伏寿是完全不同的。

伏寿比董贵人胆小和惜命得多。

比如,当曹操带甲士进皇宫抓人。董贵人明知逃不掉,也就不做无谓的挣扎了。但是,伏寿明知逃不掉,还是躲进了墙壁的夹层里,尽最大的可能寻求活命。

还有,在没有姜耀的历史上,董贵人的确深入参与了衣带诏事件,甚至就是衣带诏事件的主谋之一。但是,伏寿胆子小,充其量是一个“泄露曹***宫细节”和一个“知情不报”。

所以,落到现在这地步后,只要能继续活着,伏寿就对姜耀百依百顺——也就是百依百顺而已,姜耀想要她怎样她就怎样。姜耀不提要求,她也不会主动取悦姜耀。

但是,董贵人就不同了。

董贵人的身量不高,堪称娇小。虽然娇小,却该丰腴的地方丰腴该瘦的地方瘦。单论姿色,比伏寿还要稍胜一筹。

当她侍寝的时候,展现出了异乎寻常的热情,尽最大努力取悦姜耀。

姜耀猜测,这个女人还充满着对权力以及复仇的渴望,只是还故作聪明,口头上不提半分罢了。

从某种意义上讲,这又是一个大而无脑的女人。

不过,那又怎么样呢?

以后,她认清了现实,如果仍然好好伺候,姜耀不介意继续宠爱她。如果她心灰意冷……那就心灰意冷呗。如果她不努力侍奉,姜耀的女人太多了,时间久了,连记都未必能记得她了。

不过,话说回来,通过董贵人暴出来的东西还是不错的。

霸王弓。

西楚霸王项羽所用的名弓。

相传此弓的弓身乃天外陨铁所制,弓弦是黑龙筋所制,全弓重达一百二十八斤。弓力强劲之极,在九石以上,就连楚霸王项羽都只能勉强拉开。所以,才有了那个民间传说:霸王硬上弓。

项羽乌江自刎,此弓自然落在了大汉朝廷手中。

既然入了大汉国库,自然也算刘协的东西。

不过,这霸王弓真的太难拉开了,也就是个摆设,连吕布都完全不能用。

后来,董卓身死,西凉军阀反叛,杀入长安,凌天子虐公卿,玩嫔妃。汉献帝带着众公卿,以及国库众多珍宝,在李傕的追杀下,从长安向着洛阳逃亡。这把天子内库中的宝弓,太过笨重又没什么用,影响车驾行进的速度,被随意丢弃在乡间野地中。从此,不知所踪。

姜耀通过董贵人暴击汉献帝刘协,得到了这把霸王弓。

“好弓!果然够劲!”

当初,姜耀用七石弓,射杀了大宛王毋跋。但是,七石弓并不是姜耀力量的极限。只是,普通材料制作的硬弓,要想趁手的话,也只能做到这个程度了。

这把霸王弓,对姜耀来说,的确是甚为趁手。不过,拉力么……姜耀估计,霸王项羽跟他现在的力量差不多。

他的确能拉开这把宝弓,也能利用这把宝弓在战场上杀人。但是,有些勉强,并不能如臂使指那么轻松。

姜耀估计,他最多连开三弓。第四弓,就必须休息一刻钟以后,才能再次发出了。

此弓的威力,当然是非常巨大的。

配上特制的弓箭后,两百七十步内既有准头又有力道,破重甲如破窗棂纸那么轻松。

霸王弓完全可以做为姜耀的一个底牌,在关键时刻使用。

简短截说,收了曹操好意送来的两位美人后,姜耀在撒马尔罕又待了十天。

然后,率领三万野战军,一万精锐府兵,一万凉州异族仆从军,向关中方向行进,和内地的大军进行换防。

没错,这些精锐府兵、异族仆从军也要换防。

府兵日常的任务,只是守卫地方而已。长期在外征战,是极不合理的。不过,话说回来,这次天策军在花剌子模屠了不少城,每个府兵都发了笔财,也没什么不满。

凉州异族仆从军虽然分的财物的份额是低了些,但也相当可观了。而且,大约一半的人,被赏赐了一个女奴。非但如此,凉州仆从军的主要任务,是征发贵霜仆从军,以及监督贵霜仆从军作战,自身损失微乎其微。

有了这次的示范效应,以后姜耀再征发凉州仆从军的时候,恐怕有些人要为了参军名额打破头了。

姜耀等人一路东行,先是凉州仆从军各自回家。后是各地府兵向本府方向前进。最后,野战军分别回换防的驻防之所。

等三个月后,姜耀到达黄白城附近的时候,麾下只有一万左右的野战军了。

贾诩、程昱、杨修,率领天策府主要官员,出城三十里相迎。

经过一场盛大的大军凯旋仪式后,野战军各归黄白城附近的驻地。

姜耀携陈到、魏延等换防的大将以及五百亲卫,幽兰女王、伏皇后等女眷,和贾诩等人一起入城,回了天策府。

幽兰女王等女眷,直接后宅安置。

姜耀则和众文武大臣,一起来到了白虎堂,商议军国大事。

“有一年多了吧?”

姜耀缓缓向四下里看来,道;“自从吾等上次在这里议定,覆灭西域三十六国到现在,应该是一年多近两年了吧?”

贾诩道:“上将军建安四年十二月发兵西域三十六国,现在是建安六年九月,差不多是一年零十个月,实在是劳苦功高。”

“你们坐镇后方,组织后勤,安抚地方,还要防备曹操、袁绍、刘表、张鲁在背后捅刀子,功劳也不小。”姜耀道:“从黄白城到撒马尔罕,远隔万里,公文来往多有不便。现在,说说吧,这一年十个月过去,我天策军内地的境况,究竟如何?”

“喏。”

贾诩早有准备,答应一声,站起来详细汇报天策军内地的情况。

首先,是钾肥的效果非常好。

从楼兰州送来的钾肥,已经在关中和并州的部分地区,用过两季了。果然比不施钾肥的田地,增产两成以上,而且生产的瓜果梨桃更加香甜可口。

可惜楼兰的肥料厂刚刚投产,供应量太少。如今不知多少平民百姓,向官府请求,愿意出翻倍的价格,向官府购买这种肥料。

贾诩估计,要完全满足并州和关中的需要,还需要三四年的时间。

不过,尽管钾肥的供应不足,但是,今年天策军领地内,还是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大丰收。

其一是因为,姜耀先是横扫西部草原,后灭大宛和康居,天策军领地内的畜力资源非常丰富。

其二,就是曲辕犁的使用。

没错,就是曲辕犁。

大汉原来用来犁地的,是直辕犁,需要两头牛才能拖动,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二牛抬杠”。

改用曲辕犁后只要一头牛就可以。而且,曲辕犁的转向比直辕犁更为灵活,体积更小,重量更轻,不仅节省了大量的畜力,还节省了大量的人力。

虽然从直辕改曲辕的难度非常低,但确实是极大的技术进步,都上了中学课本了。

曲辕犁,简直是所有穿越到中唐以前的穿越者的必备大杀器。

姜耀自然也早就将曲辕犁的图样,交给手下的工匠们制作,并且由官府进行推广

其三,就是均田制,这种制度上的功劳了。

自从横扫了西部草原之后,不仅仅是马腾吓破了胆子主动投降,南阳和河东郡那些豪族们也吓得瑟瑟发抖。

贾诩趁此良机,在天策军统治范围内的所有郡县,实行均田制。

每个男人一百亩地,女子五十亩地。因为要进行轮耕以养地力的缘故,其实是男子平均一人耕种五十亩,女子耕种二十五亩。

既有足够的牲畜,又有曲辕犁,耕种起来既不算太困难,又没有多少空闲的时间。

人力、畜力、科技,三者相得益彰,取得前所未有的大丰收。

贾诩越说越是高兴,最后总结,道:“再过两三年、三四年,我天策军统治范围内,全部用上钾肥。再加上,那些撒马尔罕奴隶们新修的水利工程,到底会是何等光景?真是让人期待啊!”

姜耀道:“恐怕到了那时候,官府最需要担心的,就该是谷贱伤农了。不对……恐怕谷不会贱,也伤不了农。毕竟,咱们天策军把西域三十六国,富饶的花剌子模地区,几百年的积蓄都抢回来了,最不缺的就是金银财物。到时候,官府敞开收购就是。先攒足够吃三年粮食再说!”

“那攒够了之后呢?”杨修凑趣道:“那岂不是要出现,文景之治时期,粮食在仓库里腐烂不可食用,连串钱的绳子都朽烂了的情况?”

“那怎么可能?”程昱道:“到了那时候,咱们天策军,岂能还只是如今的地盘?整好用这么大笔的钱粮,削平诸侯,一统天下!”

田丰笑眯眯地道:“统一天下可不大容易。大汉十三州,固然算天下。但是,贵霜算不算天下?安息算不算天下?罗马呢?天竺呢?”

魏延颇为兴奋地道:“当然算了。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凡日月所照,江河所至,皆为汉土!我看啊,咱们天策军的仗还有得打!钱粮永远都不嫌多,哈哈!”

……

手里有粮,心中不慌。

如今,天策军的粮食供应,以看得见的速度迅速充盈起来。众文武大臣,真是发自心眼里高兴,议论纷纷,对未来充满了憧憬。

最后,还是姜耀把会议拉回了正题,道:“别光说好的,现在咱们谈谈不好的。如今,我军和贵霜军对峙于阿姆河,恐怕两三年没什么仗打。仲德(程昱的字),你的奴隶,这两年可得省着点用。”

程昱这个虎贲屯田中郎将,其实是负责所有奴隶的使用,既包括关中的屯田,又包括修长安城,还包括楼兰的钾肥场,以及用奴隶修水利工程,权责非常大。

他赶紧道:“上将军放心,微臣知道轻重。其实,微臣对那些奴隶好着呢!每顿饭别管吃的是什么吧,起码都能吃饱。毕竟,不能吃饱怎么干活?别管穿的是什么住在什么地方了,起码是冻不着的。毕竟,冻病了冻死了都是咱们的损失。微臣还按照上将军的吩咐,注意卫生,给他们剃了光头,每七天洗一次澡,换一次衣服……说实话,他们在草原上放羊,都未必有这么舒服。”

贾诩轻哼了一声,道:“上将军眼里不揉沙子,仲德你也别光报喜不报忧。据我所知,虽然屯田的奴隶死的不多。但是,修城墙的奴隶,死的可不少。那什么羯人的首领,叫石夺的,是不是也死了?”

程昱满脸委屈之色,双手一摊,道;“阉人不大好用,这不能怪到吾的头上吧?至于那石夺,他是自己病死的,跟吾就更没关系了。吾总不至于,还要给一个奴隶掏钱看病吧?”

汝听,人言否?

姜耀一听就知道,虽然程昱自认为对那些奴隶不错了,但实际上,那些奴隶的境况恐怕不怎么好。

但话说回来,姜耀其实也不太在乎,这些奴隶的死活。只要程昱别太过分,影响到这两年天策军的财政就行。

姜耀问道:“那新长安修建的怎么样了?”

程昱打包票道:“主公从撒马尔罕送来的建筑奴隶,甚是好用。即便不再增加任何奴隶,微臣也有把握,一年内修好新长安城。”

“那就好。”姜耀又向田丰看来,道:“吾临走前,交代的那些物事,研究的如何了?”

田丰现在主要负责的,是天策军培养孤儿的学校,以及天策军的诸多非奴隶工匠,也就是高级匠人。

他微微躬身,道:“主公交代的水磨和连机碓,已经在关中和并州地区,安装了数百座了。”

水磨,就是利用水流的力量来磨面粉、米粉等物的机械。

水碓,就是利用水流的力量来去掉粮食壳的机械。

在这个时代,已经有了水碓了。但还没有连机碓,也就是一个大水轮拉动数个水碓,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而且,齿轮做大之后,力量更大,不仅能给粮食去壳,而且能用在一切需要捣碎的东西上,比如药物、香料。再继续发展,甚至可以捣碎矿石,以及用在造纸工业上用于捣纸浆。

这个时代还没有水磨,吃面粉要用人力或者畜力来磨。

水磨、连机碓这两样发明虽然难度不大,但能解放不少人力,对一个国家来说,意义就非常重大了。

姜耀道:“那连弩和铁丝,研究的怎么样了?”

田丰道:“连弩技术,古已有之。单单把铁拉成丝,也不是什么难事。但是,如今无论连弩还是铁丝,成本依旧居高不下,恐怕不能让主公满意。不过……”

“怎样?”

“主公交代的,用焦炭取代木炭进行高炉炼铁之事,已经颇有进展。至少成本能降低一半。”

“如此甚好。元皓你和手下的工匠们,这次真是立功不小!”

只要钢铁技术能取得突破,其余技术突破不突破的,其实没那么紧要。

宋代的钢铁产量,为什么是唐代的十倍以上?最关键的,就是用焦炭取代木炭,大大降低了成本。

当然了,此举也有个不小的缺点。那就是煤中含有大量的硫,生产出来的钢铁,质量不如用木炭生产的钢铁。

姜耀决定,双管其下。

民用的钢铁,就用焦炭来炼。先解决有无的问题嘛。想想看,天策军统治范围内的农具都是铁制,府兵们穿的都是厚厚的铁甲,那是什么光景?光暴普通的府兵也能淹死那些异族!

军用的钢铁,还是精益求精,用木炭来炼。非但如此,还要从炉壁和鼓风两个方面想办法,提高炉温,炼出质量更好的钢铁。给野战军将士们,提供更为犀利的兵器。

……

天策军领地内的情况,大概都汇报一遍后,贾诩又想起来一个问题。

贾诩道:“如今我天策军统治范围内,不但甚为安定,而且轻徭薄赋,实行均田制,还有肥料供应,百姓的日子甚为好过……如今,曹操、刘表、张鲁境内,不少百姓,主动来投。不知主公以为,吾等应该如何应对?”

“刘表?张鲁?”姜耀有些奇怪,道:“曹操也就罢了。刘表的荆州,张鲁的汉中,都赋税不高、甚为安定。这些人,也要投我天策军?”

贾诩苦笑道:“赋税高不高,那要跟谁比。相对我天策军来说,荆州和汉中的赋税,的确有些高。再说了,刘表和张鲁,也不可能给无地少地之人分田地。”

程昱道:“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是我天策军非常强大。刘表和张鲁的地盘虽然安定,但军力不强。说不定哪天,就兵戈四起。到了现在,放眼华夏,哪里比得上我天策军统制范围内安全呢?”

“这样啊……”

姜耀想了一下,道:“那就都收下吧。不过,这些人不准安置在内地,而是必须移民至楼兰州或者花剌子模地区。其地位,跟其他汉人移民等同。”

如果这些人愿意移民新州,那就是相当于为华夏扩展生存空间,不穿军装的军人了。姜耀不介意,为了他们,得罪曹操、刘表或者张鲁。

再者,姜耀怀疑,这些人里面,恐怕有少部分人,是作女干犯科的罪犯,在原地待不下去了才来投天策军。

那也没关系。

后世的某强国,不就是流放的罪犯建立的吗?

这些人是汉人,并且愿意移民新州……只要人家苦主没找上门来,姜耀也懒得追究。

……

整场会议,开了两个时辰左右。姜耀听了众文武大臣的汇报,对领地内的情况,有了大致的了解。又对贾诩等人难以决断的事情,做了安排。

然后,才宣布散会,向后宅而来。

“妾身等参见上将军!恭贺上将军灭国无数,扬我华夏国威,开疆拓土,建立新州,凯旋归家!”

姜耀刚到后宅门口,邹氏怀中抱着一个小女孩在队伍的最前面,李采薇、甘氏、貂蝉、曹氏、杜氏、郭蓉、唐瑛、冯氏、马云騄、幽兰女王、伏皇后、董美人……一百多名女子,一起向姜耀大礼参拜。

这里面,既有姜耀给了名分的妾室。

也有姜耀兴致来了,睡过一两次、两三次的侍女、女奴。

还有普通的女奴、侍女,专门伺候姜耀以及他的众小妾的。

还有一个什么都不算的吕玲绮。

不管怎么说吧,姜耀后宅现在就是这些人了。

姜耀的家,也就是这里。

虽然姜耀没有立正妻,但是邹氏最早跟的姜耀,又给姜耀生了一个女儿。凡重大场合,诸女自然以邹氏为主。

“免礼!”

虽然说小别胜新婚,但是姜耀现在最心心念念的还是女儿。

他迫不及待地将邹氏族的怀中的小女孩接过来。

“女儿!她就是我的女儿吗?”

姜耀上上下下仔细打量着面前这个粉琢玉砌的小女孩,软软的,柔柔的,香香的,更是和他血脉相连的,简直心都要融化了。

“对,她就是夫君的女儿,咱们的孩子。”

邹氏明显有些紧张。

毕竟,她明白,她一个残花败柳,姜耀是不可能立她为正妻的。而且,后宅的美人太多了。比起貂蝉、幽兰女王、冯氏、杜氏等国色天香的女子来,她最多只能算是不落下风。唯一的依仗,就是这个女儿了。

眼见姜耀询问,赶紧催促道:“阿奴,他是你爹。快叫爹!叫爹啊!”

“嘻嘻,爹!爹!”

这个一岁多一点的小女孩,却是一点都不紧张,一边叫着“爹”,一边伸出小手,往姜耀的脸上摸去。

“诶!好!好!好!乖女儿!”

姜耀非常享受这种血脉相连的感觉,任由女儿的小手在脸上胡乱摸着,道:“阿奴?她的名字,是叫阿奴吗?”

“只是个乳名而已。”邹氏解释,道:“女儿的大名,妾身不敢擅专,只能夫君来取。”

“我来取么……”

姜耀还真不擅长取名字。不过,没关系,这不是他的脑海中,有不少古代著名女子的名字吗?

有了!

姜耀心中一动,道:“丽质!天生丽质!乖女儿,以后,你的大名就是丽质了,姜丽质!”

还有句话,他没说出来,日后我会封你为,和那个历史上同名的女人同样的封号——长乐公主。

希望你的人生,和这个封号一样,自在常乐,一番风顺,不受丝毫委屈。

……

……

还是那句话,小别胜新婚。

近两年的分别,姜耀还真想念后宅的女人们的。

以后的日子,三万野战军、一万府兵、一万凉州仆从军开始换防,姜耀却没有亲自带军回去,而是留在黄白城,进入一种类似休假的模式中。

白天,处理军政大事。

晚上,和诸多绝色佳人们,进行人生交流。

姜耀发现,女人们对他的态度也分外温柔,分外痴缠。尤其是伏皇后,一改之前被动的百依百顺,改为主动进取,热情似火。

后来,仔细问了才知道,一方面是的确一日夫妻百日恩,时间久了,自然就有感情了,自然就把姜耀当成了她们的男人,她们的夫君。另外一方面,则是小丽质的刺激。

她们都渴望,拥有一个孩子。

尤其是伏皇后和董贵人,全家都被曹操斩尽杀绝了。她们迫切希望,这世上有一个和她们真正的血脉相连的亲人。

不过,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

四个月后,伏皇后和董贵人的肚皮毫无动静,倒是李采薇不断呕吐恶心,有了喜脉。

当然了,除了伏皇后和董贵人,以及后宅某些女子有些失落之外,其他人都非常高兴。

尤其是天策军的军民百姓。

上将军已经有了个女儿了,上天保佑,这次得个儿子吧!

如此,我天策军,就算后继有人了!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