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大明皇叔:截杀顺治,威震华夏

第57章 风雨欲来

目录

“剃发与否也能说明是不是真心归顺,对那些心怀异心的人,必当尽数诛杀!”

脾气火爆的多铎站起来说道。

作为阿济格、多尔衮一母同胞的弟弟,建奴豫亲王、镶白旗旗主,多铎虽年纪轻轻却战功显赫。

十全老奴曾评价他为‘开国诸王战功之最’。

他目光阴狠地看向汉班大臣。

“哼,十四哥就是太把这些汉人当回事!不过是一群见风使舵的宵小之辈罢了,也配与我等同列?!”

“若是落到我手中,定要你们好看!”

多铎在心中暗自想着。

多铎性格狂放不羁、率性而为,与三兄弟中的老大阿济格一样,勇有余而谋略不足。

以军功立身,多铎自然看不上面前这群大明贰臣。

一众汉臣心中暗自发苦,即便是很早就投降建奴且被多尔衮礼遇有加的洪承畴、范文程、孔有德、耿仲明,也不愿意跟多铎对上。

原本想说些什么的众位大臣顿时唯唯诺诺,齐声附和:

“豫亲王所言甚是!”

“衣冠应当悉数遵循本朝制度!”

剃发易服一事,建奴贵族们只当是些许小事,并未放在心上。

汉班大臣们则根本没有话语权,这些为建奴夺得天下立下汗马功劳的人,在建奴贵族眼中也不过是条连包衣奴才都比不上的狗罢了。

否则多铎也不会强抢范文程的妻子了。

奴隶的老婆、孩子也是奴隶,在多铎眼中,他能临幸范文程的妻子,后者应该感到荣幸才对。

事实上,被绿了的范文程可能确实挺高兴的。

“我等应当即刻发兵攻打李自成,绝不可给他喘息之机!我愿率正蓝旗进攻山西,若不能拿下山西提头来见!”

正蓝旗旗主、皇太极长子豪格先是有些别扭地向多尔衮行礼,然后有些激动地说道。

去年奴酋皇太极猝然死去,且未能立下遗旨。

围绕皇位,长子豪格和功勋卓著的多尔衮展开了激烈竞争。

二人势均力敌斗得不可开交,最终各方妥协,选择立皇太极最小的儿子福临为帝,也就是雏虏顺治皇帝。

这场争斗二人看似两败俱伤,然则实际上输得最惨的是豪格。

他与多尔衮抗衡,靠的是自己的正蓝旗和支持自己的镶黄旗、正黄旗,以及济尔哈朗的镶蓝旗。

既然他最终没有得到皇位,那么忠诚于皇帝的两黄旗自然转投福临。

济尔哈朗也不再支持他。

如此一来,豪格仅凭一旗之力如何与多尔衮抗衡?

也因此,他在上个月因为对多尔衮言辞不敬被削掉了爵位。

“该死的多尔衮!”

“该死的何洛会!”

豪格在心里暗暗咒骂。

他堂堂皇太极长子,竟然因为几句话就被削爵,简直欺人太甚!

“大侄子还是安心待在北京修身养性吧!摄政王,臣弟愿领兵进攻山西,保证把顺军斩尽杀绝!”

多铎毫不客气地说道。

“末将愿往!”

“还有我!”

一众建奴贵族纷纷急切地请命。

对于他们来说,剃发易服与否真的没有那么重要,抢地盘才是当务之急!

说得直白一点就是劫掠!

梦寐以求的锦绣河山就如同酥胸半裸的美艳娇娘,无数的财宝、美人、奴隶等着他们去攫取,建奴贵族们早已迫不及待。

除了多尔衮等少数豪杰外,此刻绝大多数的建奴贵族并未想过入主中原。

他们的思想仍然停留在过去,对于汉人土地上的东西,能带走的都带走,不能带走的就杀光。

对于正欣欣向荣的建州女真来说,是真正的闻战则喜、武德充沛。

多尔衮静静看着众人。

目光中露出几分欣慰。

“不错!我大清儿郎当有这种气魄!若是哪一天,大清的将士们骑不动马、拉不开弓了,大清也就完了!”

多尔衮此刻心中有大气魄、大豪情。

他眼中有天下!

一众大明降臣闻言不自觉地低下头颅,而后心中莫名生出一股自信、自豪。果然投降满清是对的!

“不过,进攻贼寇一事并不着急!”

他话锋一转继续说道:

“贼寇中有大量的明朝降将,李自成为示宽宏大量,并未收缴他们的兵权。之前贼寇兵锋正盛,攻破北京逼死崇祯皇帝,大有改天换日的迹象,这些人自然不会再有其他想法!”

“然而眼下不同了!贼寇接连败于我大清之手,狼狈逃出北京城,失去了问鼎天下的资格!那些明朝降将定然会生出二心!”

说到此处,多尔衮的语气中多了几分睥睨天下的自信。

“伪顺倒行逆施,明朝气数已尽,唯有我大清兵威煌煌,如朝日凌空。若能许他们高官厚禄,这些人定然会归顺大清!届时不战可得半壁江山,入主中原唾手可得!”

论起战略眼光,多尔衮确实是这个时代的佼佼者。

攻破北京后,李自成既没有意识到要派兵防范建奴,也没有意识到要缓和与乡绅地主阶级的矛盾。

反观多尔衮,在得知北京城破的消息后,当即决定‘男丁七十以下,十岁以上,无不从军。成败之判,在此一举’,仅仅数日后就带着全部家当直扑山海关。

可谓倾国之战。

从一开始,多尔衮想的就是入主中原。

也因此,他规定‘有抗拒者必加诛戮’的同时,又言明‘不屠人民,不焚庐舍,不掠财物’。

当然了,建奴惯会说一套做一套。

不屠杀是不可能的。

毕竟不屠杀怎么劫掠?

满清大兵要是抢不到金钱、女人、奴隶,哪里还会有心思继续作战?

“就有劳诸位联络山西明朝降将,劝其归顺大清了!”

多尔衮做出决断,当即不容置喙地让汉臣们负责招降事宜。

都察院参政祖可法、张存仁这时候谏言道:

“山东乃粮运之道,急宜招抚。若山东兵民归我版图,则财赋有出,国用不匮矣!”

多尔衮略一沉吟,觉得此事可行。

“如此,便任命方大猷为监军副使招抚山东!”

“巴哈纳、石廷柱,你二人统兵收取山东!”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