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大明:百岁修仙者,朱元璋亲爹

第120章:询问,安南战争之事!

目录

汤和缅怀道:“常遇春也是个狠人啊.…咱大明武将,他排得上号的好武力,在咱心里,他就是大明第一个悍将!勇冠三军,所向睥睨!”

“可惜,咋就走那么早呢?后生都没见到,咋就舍得走咧?看啊,看后生多么优秀啊!你踏马的走那么早,能看啥啊你!”

汤和眼中泛泪,唏嘘高呼。

不多时,他又叹口气,看了一眼朱长夜,对朱雄英道:“你师尊身子骨还健硕,咱不行咯,咱身子你看着还成,可是里面都烂了,说不定哪天就….”

声音有些低落下去,老国公脸上带着不甘,可又带着几分认命的无奈感。

到了知天命的年纪了,不怕死,也得死了呀!

深吸一口气,汤和目光带着无比坚定,道:“莫看老夫老矣,就算先到了那边,也给咱皇帝提刀开路!打一片地下江山!”

朱长夜不甚唏嘘,神色动容,咳嗽一声道:“先吃些酒吧。”

他灌了一口酒,随后汤和亦是喝了口酒。

朱雄英看着两个老人的模样,心头也是一酸,猛喝一口酒,豪迈擦着嘴角酒水,高声道:“天下风云出我辈!”“一入江湖岁月催!”

“皇图霸业谈笑中!不胜人生一场醉!”

言毕,一片寂静!

朱长夜和汤和纷纷呆呆看着朱雄英,少顷之后,汤和仰天大笑,怒拍八仙桌,将碗口朝地上猛地一摔,直接抄起酒坛,仰头大灌!

“好!”

“好一个皇图霸业谈笑中!好一个不胜人生一场醉!”

“小子!你真是说到咱这老东西的心坎上来了!”

哐哐哐!

哐哐哐!

咕咚咕咚,咕咚咕咚!

汤和猛灌。

….…….….….…

夜深了。

屋内一片狼藉。

汤和都喝的迷迷糊糊的。

朱长夜则没什么变化,自从成为修仙者后,他已经好久没体会过喝醉的感觉。

“雄英,将信国公带进去歇息吧。”

朱长夜开口吩咐。

朱雄英应了一声,架着老堂哥,来到侧厢房,将其搀扶在床上,然后床头到了一壶白开水,将被子盖好,微微开了一点窗。

等做完这一切,

那几乎睡着的汤和,嘴巴里支支吾吾的,指着外面道:“皇明太上皇!”

“苍天有眼!”“大明之福呀!”

“哈哈哈!重八!咱大明有福呀!”

朱雄英愣了愣,皇明太上皇?

啥?

这是在酒后胡话么?

朱雄英不知是他酒后胡言乱语,还是什么情况。

等再次看汤和模样没事,又倒了茶水开了窗,才捶着肩膀离去。

汤和微微睁开眼睛,看着朱雄英离去的背影,低声道:“傻小子,咱让你心里先有个数。”

….….…….….…

清晨的第一缕阳光,从东方升起,照耀在庭院之内。

天上的云儿漂浮,湛蓝的天空,仿若一面硕大的镜子,格外喜人。

进了十二月,就意味着距年关更近了。

过年的喜悦和沐英以及老二的死,都赶在一起,令人心里不得不复杂起来。

逝者已去,活着的人还是要朝前看。

因为汤和的到来,朱元璋的心情好了许多。

今日一早,他便抱着茶杯坐在院落的摇椅上,享受着清晨的阳光和冬日的威风。

昨夜在屋内闷了一夜,早朝呼吸着新鲜空气,喝着浓茶,说不出的惬意。

没多时,

早上回来皇宫的汤和,也背着手走来,手里还拎着一盘军棋,摆在院落内的石桌上。

“瞧,雄英给咱教的新玩意,好玩。”

“重八,你见过没?”

汤和笑着扬起军棋。

朱元璋一脸不在意模样:“见过了,不是啥稀罕事。”

汤和错愕,而后也明白过来。

是啊~

雄英是重八大孙,肯定有啥从天云观得到的好东西好事情,第一时间分享给朱元璋了。

汤和瞬间明悟,而后,他有些好奇的看着朱元璋手里的茶杯,目不转睛的问道:“这是啥?”

朱元璋笑了笑,拧开茶杯盖,吹了口气,然后惬意的喝了一口,就连哈气声都比寻常大了几分。

“咱爹弄的,这是啥?当然是茶杯!”

“通过雄英,给咱送来的。”

汤和眼睛嫉妒的有些红:“给咱看看。”

朱元璋也不吝啬,递过去,还叮嘱道:“小心点,莫摔碎了。”

汤和瘪瘪嘴,双手抱着茶杯,一丝丝热气和冰冷的双手触碰之后,令汤和无比舒爽。

“啧啧,好东西!”汤和盯着茶杯半响。

朱元璋道:“你可莫张嘴给咱喝了!”

汤和无语,将茶杯递给朱元璋,没好气的道:“给给给,搞一盘棋不?”

朱元璋笑着道:“中!来战!”

别看汤和和朱元璋说话随意,无君无臣的样子。

实际他是捏着分寸的。

在这里,汤和怎么舒服怎么来,可要是出去,朱元璋依旧是他的君父!永远都是!

两老头一大清早的,便开始聚精会神下棋。

途中,

朱元璋也是时不时地,询问汤和昨天在天云观过得咋样,得知汤和过得很好也觉得朱长夜是太上皇,朱元璋也是极为高兴。

两老头,依旧在谈话。

汤和一脸羡慕嫉妒的道:“乖乖!你这搞了不少宝贝啊?你家大孙子雄英,则真是孝顺!有什么好东西从天云观得来的,都给你带回来。”

朱元璋乐呵呵笑道:“那是,那是,咱老朱家都孝顺。”

不多时。

朱雄英亦是走了过来。

“爷爷,还有汤爷爷,您两位都起这么早?”

朱雄英走过来,面色有些痛苦,口干舌燥的,是昨天饮酒的问题。

他年纪还小,还是不怎么会喝酒。

朱雄英抓着朱元璋的茶杯,便咕隆咕隆喝下去。

“哎呀!大孙,这是咱的,是咱的,浓茶!你喝啥浓茶啊!”

朱元璋没好气道。

汤和目瞪口呆的看着这一幕,心里无不羡慕。

自家的几个孙子虽然也孝顺,但却不敢和自己这么亲昵。

而朱雄英和朱元璋爷孙的亲昵感,着实令他嫉妒了。

朱雄英笑笑:“渴了。”

朱元璋白了他一眼:“下次少喝点酒,哪怕是你师尊让你喝,也少喝点,昨晚你们爷三那么喝,现在不渴才怪!”朱

朱雄英点点头,哦了一声。

“对了汤爷爷,听爷爷说,您一直在中都凤阳,这次来应天是公事吗?”

朱雄英还是不知道,汤和此行到应天府的目的。

汤和叹口气:“沐英那后生走了。”

说着,他看了朱元璋一眼,继续道:“你爷爷将咱这些老伙计都叫过来,送他最后一程。”

朱雄英这才想起来这事,他看了汤和一眼,有些欲言又止。

他咬咬牙道:“汤爷爷,小子有个不情之请。”

“嗯?”

汤和和朱元璋都有些狐疑。

“你说。”

朱雄英点头:“汤爷爷好不容易进京一次,而今已经入腊月了,眼看着年关就到了。不如,就在京城过了年再回凤阳中都吧?”

“这一来一回折腾人,时间赶的又焦急,老国公若是不嫌弃,就在皇宫或者天云观过年!”

汤和愣了愣,突然哈哈大笑,斜眼看了朱元璋,然后对朱雄英道:“臭小子,我咱感觉你醉翁之意不在酒?”

“你这言下之意,是不是让咱陪你家老爷子唠唠嗑解解闷?你这是在利用咱啊,滑头!”

朱雄英挠挠头,被看穿了,略显尴尬,有些不知所措。

这点小伎俩,在这些人精面前,还是无所遁形。

朱元璋不耐烦的挥手:“墨迹!娃也是为你着想,一把骨头了,确实不能来回折腾。”

“今年过年莫走了,就在应天过,你在应天又不是没府邸,咱赶明再将你家眷都接过来,今年哥两一起过个团圆年,这事就这么定下了。”

“哎,一晃咱们都这个岁数了,往后也不知还能全须全尾的过几回年。”

朱雄英听到这话,赶紧道:“您老莫瞎扯,您和汤爷爷一定硬硬朗朗的,长命百岁!”

“呵,雄英啊雄英,就你这嘴巴甜!”朱元璋笑笑。

汤和满意的看着朱雄英一眼,然后漫不经心的道:“娃子,咱考考你,而今大明虽四海靖平,但天下没有不起兵戈的,你认为咱大明哪个地方,会是接下来第一场爆发战争的?”

汤和在和朱元璋下着军棋,突然来了兴趣,便随口问一问朱雄英,也好因材施教,教他一点军事上的本事。

朱元璋微微瞥了一眼汤和,他当然知道汤和啥意思,便默不作声继续垂头下棋。

朱雄英在沉思。

朱元璋和汤和也不打扰他,自顾自下着军棋。良久之后,朱雄英笃定的道:“云南!”

汤和洒然一笑,挥手道:“再想!”

朱雄英笃定的道:“云南啊,还想啥?”

汤和微微笑了笑,深吸一口气,抬头道:“扯淡!云南铁板一块,能发生啥战争?你这孩子,拍脑门想出来的吗?”

朱元璋也抬头看着朱雄英,摇头道:“云南不会爆发战争,再好好想想会是哪里?”

朱雄英挠挠头道:“不大可能错吧?毕竟师尊他老人家说的。”

这是朱长夜两天前,主动和朱雄英提起的,说是近期云南可能发生战争。

当时朱雄英不以为意,毕竟如今大明四海安平,哪来的战争?

可这两天后,两位老爷子却突然问了出来,他还以为真发生战争了。

碰巧两天前朱长夜说过,所以笃定是云南。

而随着沐英和一众沐家后人入京,朱长夜特地起卦算了下,是算到安南国,开始试探着对大明云南布政司发动军事攻击。

朱雄英想了很久,继续坚定的道:“应当就是云南。”

汤和洒然一笑,看着朱元璋,开口道:“老爷子,你教了娃这么多本事,看样子,没咋涉猎军政武备?”

朱元璋笑着道:“恰好这段时间,老伙计你在应天,得空常来和娃子聊聊着。”

朱元璋正色的看了一眼朱雄英,肃穆的道:“大孙,还不谢谢你汤爷爷。”

朱雄英哦了一声,赶紧有礼貌的抱拳致谢:“谢谢汤爷爷。”

汤和随意挥手:“莫客套,都是自家人,客气啥,咱打了一辈子仗了,临老了,这身本事也不能带棺材里。”

顿了一会儿。

汤和淡淡的道:“方才咱问你,大明接下来哪里会动兵戈,你说云南,咱先和你说一句话,洪武四年你爷爷,对安南有过战略价值分析,你知道是啥么?”

朱雄英脱口道:“安南地处偏远,密布丛林,得其地不足以供给,得其民不足以使令。”

汤和微微一愣,看着朱元璋,老爷子则一脸得意,意思是咱这大孙,学问比你想象的可要大很多!

汤和咂摸咂摸嘴道:“说的不错,从战略价值上考量,安南国的存在,对大明毫无利益而言,既然如此,又何须出兵安南?”

他有些奇怪的盯着朱雄英,问道:“你既然知道安南的战略价值低,为何还说朝廷接下来第一场仗会对安南?”

朱雄英沉思一番,组织一番语言,便反问道:“若是安南主动攻击大明呢?”

汤和和朱元璋皆是一愣,捏在手里的棋子悬浮在半空停顿,须臾后,汤和摆手:“屁大点蛮夷,借给他八个胆子,敢对大明云南布政司动武?”

朱雄英摇头:“沐王爷死后,而今沐家人皆来京敛葬。”

朱元璋拧眉:“云南布政司可不止一个沐英,就因为沐英走了,安南就敢放肆?大孙,你未免太看不起云南诸司诸卫了吧?”

朱雄英回道:“不,我相信大明军兵的战斗力,书云:兵者诡道也。”

顿了顿,朱雄英继续道:“随着安南邻国占城国内日渐稳定,安南再想西征占城,就显得乏力,但北上大明边塞,则容易许多。”

“这些年大明对南疆的防御体系已经建成,边塞很少动武,明军防备松懈,安南应当会利用这个契机,对南疆动武。”

汤和反问道:“此得不偿失之策,为何要他们会对南疆动武?”

朱雄英道:“制造南疆动荡。”

“为何?”朱元璋和汤和异口同声。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