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 华娱05,我们的科幻电影宇宙

第六十一章 归纳总结

目录

在如今的华夏影视娱乐圈,一部电影的幕后制作人员,主要分为两类。

一种,是技术工种,例如摄影、灯光、武术、美术、配乐、服化道等。

这些靠技术吃饭,具有职业门槛,新人入行,往往也需要拜码头,找师傅,在剧组中实行的还是传统师徒模式,也即是“传帮带”。

至于另一种,统统都能算作是剧组的“工作人员”。

对的,没错,包括统筹、制片、执行导演、副导演、场务这些人在内。

虽然职位有高有低,权利有大有小,但他们在剧组中,或者是在导演和投资人的眼中,统统都是可以随时替代的,并没有那么重要。

这倒也不是假话。

在娱乐圈野蛮发展的时代,虽然不够正规,但也给予了不少底层人员机会。

许多剧组的工作人员往往都是身兼数职,于是几场电影拍下来,他们或许没有专业知识,但也能适应剧组中的各种岗位。

“这种剧组人员的多面手能力,并不一定是件好事!”

研究生学长对着在座的众人,语重心长地说道:

“多面手而不是专精,往往也就会导致样样通样样松的问题。

同时当他们走到一个剧组的更高层后,也就会对那些工作产生轻视。

毕竟在他们看来,自己也是从那一步走过来的,不也一样完成得很好,没什么困难的。

可电影的制作技术,是在向前发展的。

就我们接触到的国外影视制作剧组,一部投资2亿美元的电影,对的,我说的就是《泰坦尼克号》,光是其幕后就有数千名员工参与了制作。

此外与之相关联的工作人员,更是数不胜数。

这个时候,一名合格的,能够管理上千人的统筹者,其地位就直线上升了,可不是随随便便找人来兼任一下,就能说得过去的。

所以剧组中各个部门一定要划分清楚,人员分工也要明确,同时还要齐全。

毕竟任何事情最终还是需要人去落实,想要完成电影工业化,人员这一块,一定是重中之重。”

研究生就是研究生,李振道的这第一个问题,直接由统筹职位这一个点,上升到了整个剧组的人员分工配置问题。

“学长说得没错!”

王皓坐在位置上,也忍不住点头应是:

“关于剧组部门和人员分工的问题,我们一定要重视起来。

之前我在《活埋》剧组的时候,就发现我们剧组中有很多新人,因为和青影厂的老员工共事,都受到了他们的影响,对自身的工作和职位认知,产生了一定的偏差。

这是要不得的,大家一定要摆正心态。

此外这方面也还需要麻烦学长,就剧组各部门和职位,制定一个详细的人员职责管理制度,也好为未来的新人培训和人员管理,做到有具体的制度可以依循。”

李学长点了点头,就着“人员”和“职责”这个话题,又继续和在场的其他剧组人员沟通起来,将《活埋》剧组中涉及到这方面的事情,都进行了通报。

其中挑出来的问题还不少,一部分或许只是人员管理松散导致的问题。

例如道具的统计、规整和收纳,演员化妆;场务对于现场人员的管理;后勤服务的散漫。

另一部分,却是工作人员本身因为业务能力水平不足所导致的问题了。

在这方面,以张扬和李魁为首的专业人员,也都虚心听取了对方所指出来的问题。

至于王皓,他也提出了不少相关的建议。

“关于电影特效方面,这将是我们未来的重中之重。

师兄说得很对,张扬、李魁,你们两个人所负责的部门,必然将会是剧组中工业化水平最高的两个部门。

毕竟无论是摄影还是视效,都是科幻电影的核心部门,同时也都有着高科技设备和技术的加持。

只要资金充足,我们的设备可以跟国际同步,设备使用的流程和规范也能遵循国际标准。

但一部电影的特效效果,往往又不仅仅只是单纯的堆砌电脑特效画面和高科技。”

说着王皓就举了个例子。

“就好比我们这次拍的《活埋》,主角所使用的那部未来手机,其实里面就涉及到特效制作的一个分类,也即是UI设计。”

“UI设计?”负责特效道具的张扬闻言愣了一下。

王皓点了点头。

“是的,UI,全称是UserInterface,泛指所有可交互的人机操作界面。

但凡是我们看过的未来科幻电影,其中就少不了UI特效,小到随手拿起的仪表,大到飞船驾驶室。

从电子显示屏到浮空的半透明界面,从端口到声控,触屏,甚至视觉引导,这些都属于UI特效的范畴。”

王皓这么一解释,张扬顿时就反应了过来,“你说的是电影里的那个手机屏幕显示的内容吧。”

“还有结尾彩蛋中,主角床头那些设备上所显示的内容。”王皓补充了一句。

“这东西无处不在,但又并不怎么引人注意,有时候出现的时间甚至不足一秒,对于观众而言,可能只是惊鸿一瞥。

但因为其中内容所涉及到的信息,幕后制作团队还真得做好充足的准备,甚至说不定还得单独弄出个制作部门来。

而且关于这个,据我所知,整个华夏只怕都没有人做过,有些人甚至连听都没听说过UI。

这也就意味着你们特效组必须得从头开始研究这方面的技术。”

类似于这样的话,王皓在会议上还说了很多。

对于张扬、李魁他们这些人来说,如此严苛的要求,自然是让人觉得十分为难和郁闷。

毕竟如今华夏的整个影视行业内,流行的还是那么一股子得过且过的氛围。

当粗犷、随意成为一种常态时,精细、认真,似乎也就成为了一种错处。

大家都那么弄,都是草台班子,你搞得这么严谨,这么一板一眼的,做给谁看呢?

反正社会在发展,人民群众对于文化娱乐的需求也在逐年上升,只要有得看,有得乐,他们也不会那么讲究所谓的质量。

所以趁着这种好时候,多赚一点,多捞一点,难道不好吗?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