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大明景泰:朕就是千古暴君

第十九章:宁为一日花,不做百世草

目录

北京城外渡口的事情很快在北京城传遍。

几乎人人都知道了那里竖着几根木桩,上面挂着狰狞的人头。

北京城内。

都御史王文的家中。

已经快到耳顺年纪的王文,躺在藤椅上,侧耳听着下人从外面打听来的消息。

在听到贪墨粮草,枭首示众后。

王文猛然起身,眼中迸发出兴奋的光芒。

有一阵预感,属于他的机会或许就要来了。

他是永乐十九年的进士,跟他同朝为官的人,多是已经展露抱负,甚至入阁。

而他呢,几十年了,还不过是个都御史。

现在漕运渡口发生的事,让他发觉,当今圣上绝对不会是官员们口口相传的仁厚,更不会是软弱之辈。

这样的君主,在现在这样的情况下,都是急需用人的。

而这或许是他的机会。

驱赶了下人。

王文从躺椅上起身,在庭院中不安的踱步。

要知道像他打算的这个事,在史书中是被称为佞臣。

史笔如刀,他王文很有可能会被人定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不论后世如何,但说现在他做了佞臣,便会被同朝的读书人唾骂。

半个时辰过后。

“宁为一日花,不做百世草”

王文心中打定了主意。

佞臣又如何!他王文今后就做佞臣了!

“备轿,本官要去同僚府上拜访”

安排好府中上下后,王文坐着轿子便向自己相熟的几位官员家赶去。

……

京城某处。

“嗯,下去吧”

老爷模样的人挥了挥衣袖,示意来人下去。

“是”

下人行礼后便快速离开老爷的书房。

书房中,老爷悠悠的叹了口气,心中颇为沉重。

他没想到事情竟然发展成这个样子,实则是出乎他的预料。

这件事,他做不了主,京城之中的人,他觉得也很难有人做主。

桌面上铺着张白纸,旁边已经有研磨的浓墨。

老爷稍微思索了一番,端起袖子便开始写下字迹。

家兄亲启:京城生了变故,弟不知该如何处置……

写完之后,便有专门的人骑快马,日夜兼程赶往南京。

这书房的中的场景。

在当日京城中的各处府邸上演。

不过这些官员不知道的是,他们的书信刚令人带出去,便有人看在了眼中。

锦衣卫、东厂,在设立之初本就有监察百官之职。

洪武皇帝时,锦衣卫可以说是遍布天下,时刻监察百官。

甚至连某些官员每天吃了什么,洪武皇帝都知道。

这对官员来说无比可怕。

而朱祁钰有心想要重现洪武时锦衣卫的情况。

他要做皇帝,不仅是要做一个只知道处理政务的皇帝,家事、国事、天下事,他不敢不知,也不能不知。

难道他要像一个泥菩萨一样,端坐在皇位上,然后任由下面的人歌功颂德?

虽然现在的锦衣卫早已经没有洪武朝时的能力。

但只要朱祁钰想,那这一天也该快了。

……

北京城,东城。

在几个夹道中走个几个来回,便能看到一处寻常百姓样式的院落

院落不大,但颇为干净整洁,在门口一望便能看到君子之风。

这正是于谦在北京的住所。

相比其他官员,动辄千万两银子的府邸,他于谦在朝堂堂的兵部尚书,却居在这“陋室”中。

走进大门,穿过院子便见堂屋。

谁能想到,兵部尚书会住在这样的院子里。

王文从轿子上下来,站在门口看着于谦的房子,心中已经满是敬佩之情。

他来于谦这,也是想看看能不能让于谦给在皇帝面前说说好话。

官员们大抵都知道,帝用人常问于于尚书于谦。

按道理是,他都当佞臣了,去讨好太监不是更好。

首先,王文觉得自己心中还是有气节的人,去讨好太监,他觉得自己拉不下那张老脸。

其次,在官场沉浮这些年,他也养成了某种直觉,他敏锐的感觉到,当今圣上对宦官,绝对不像正统皇帝对王振那样。

至于其中原由,他也说不清楚。

“东西不用拿了,你去附近买些常见的点心来,自己先尝尝好不好吃”

吩咐下人去买点心,王文便坐在轿子里等待。

在看到于谦住的地方后,他就知道自己带的东西对于谦没有用,人家根本不会收。

既然不会收,还不如买些常见不值钱的吃食来。

这样一来,想来也不会再推脱。

片刻后下人拿着两包点心过来,王文尝了尝,都是现做出来的唇齿留香,问多少银两,不过十几文而已。

王文便拿着点心自己一人走进于府拜访。

刚进门便见一个少女,那是婉娩性情端可爱,娇痴态度亦堪怜。

想来这便是于谦的爱女,于璚英。

“在下是都御史王文,特来拜见于尚书”王文温声说道。

听到是来找自己父亲的,于璚英行礼道:“家父忙于公事,已经许久没有归家了”。

听到这话,王文有些意外,但很快也便释怀,心道算了。

想来自己不能白来一趟,王文便拆开点心道:“这是在附近买的点心,可趁热吃些”。

见王文已经把点心露了出来,于璚英刚想拒绝,话到口便又咽了下去。

她看了看点心的样子,刚出锅的样子,看起来格外馋人。

“那我就不客气了”言罢,她也只是拿了一个放进嘴里。

王文想要都给她,于璚英便是推脱不要,上了年纪的王文看到这样活泼性子的人,心中是格外欢喜。

也便不再在意来行目的,简单客套后便告辞离开。

直到于谦回到家中,他才知道都御史王文来过家中找自己,而且自己女儿还吃了人家的点心。

“就一个,只要一个”于璚英特意的纠正了一下。

面对自己女儿,于谦脸上满是老父亲的疼爱,不就是吃了点心嘛,算了算了,倒是都御史王文他是记在了心里。

而王文回到自己府中,便起笔写起了奏章。

臣都御史王文,叩问皇帝陛下圣躬安…….。

随后洋洋洒洒数百字,论述了京城漕运渡口之事,总结起来就一句话。

皇帝陛下您干的一点错都没有,那些人都该死,臣无比赞同陛下您的做法。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