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 赶海:我捕鱼能实时提现

第十六章 制造干贝

目录

看着黄浩鑫和杨坚的收获,平头两人羡慕不已,也期待下一次能抱大腿。

“坚哥,下次什么时候去红树林,叫上我们一起呗!”平头开口道。

跟杨坚混熟了,也和黄浩鑫一样,喊杨坚为坚哥。

“可以,多两个人互相照应。”杨坚没觉得不好,答应下来,当交个朋友。老是这么发财,尤其还是个外乡人,本地人肯定不舒服。

那么,让人跟着喝口汤,就显得颇为重要。

大家发财嘛!

平头这两个逗比,杨坚算是初步了解,虽然喜欢搞恶作剧,但人并不坏,讲义气,可以多来往。

通过刚才在红树林的交流,杨坚也得知,平头原名叫黄武斌,花名二武,是村里的街溜子,平时遛鸡逗狗;戴眼镜的叫黄景轩,不学无术的代表人物之一。

见杨坚答应,黄武斌激动地一拍大腿。

“多谢坚哥。”

嘶!

黄景轩给黄武斌后脑勺一巴掌:“你能拍自己的大腿吗?”

“我拍自己大腿干什么?”黄武斌振振有词地问道。

“……”

回到家,黄浩鑫立即掏出手机,将收获拍下来,放到村里的几个群,比如什么黄氏群等,还故意将破鞋放在旁边,直呼真倒霉,今晚红树林赶海,把鞋子弄破了。

他这种行为,自然引来群里其他人的唾骂。

嘴上骂,心里羡慕呀!

黄浩鑫翻看着那些“骂声”,津津有味。

别说杨坚了,就连他老婆阿莲都受不了这货的显摆、嘚瑟。

“无聊。”阿莲说道。

不过,阿莲同样高兴,毕竟今晚又是好几千进账。按照这种运势,今年是要发大财呀!

黄浩鑫当没听见。

如果有了收获不显摆,那赶海将毫无意义。

他这都算是轻的,上次有个家伙挖到九只青蟹,就满村子宣传,到处吹牛。而他这次差不多二十只青蟹,显摆一下怎么啦?

哪条法律规定不准显摆的?

炫耀完,他又得去出货了。

最近收获的大货多,所以他也热衷去交易。平时运气差的时候,提着小半桶便宜货去卖,他自己都不太好意思。

像青蟹等这种货,一般都是抢手货,根本不愁卖。

等黄浩鑫出货回来,只见他拉回来一两百斤的扇贝,杨坚傻眼了。

“哪里弄的?”

搞这么多,吃得完吗?

杨坚不知道,这也是黄浩鑫的“产业”之一。

“买的呀!”黄浩鑫两手一摊。

“这得吃到什么时候?”

家里的冰箱也没那么大,没必要搞这么多回来吧?再说了,想吃扇贝,直接去大海捡就好啦!有必要买吗?

杨坚不理解。

黄浩鑫解释:“是用来做干贝的,这次少啦!我以前都是几百斤、几百斤地拿。”

制作干贝,是他的业务之一。这一块的收入还不少,主要是稳定。不像赶海,得碰运气,收入时有时无。

靠赶海养活一大家子,是不太可能的。

村里几乎每家每户,都有点其他的创收项目。

“干贝?就是这东西做的?”

杨坚也买过干贝,用来煲粥挺不错,就是价格有点贵,好几十块钱一斤,品质好点的甚至上百元。

他看干贝的模样,手指节大小,一粒一粒的,感觉不像是扇贝肉做的呀!

黄浩鑫笑道:“不是所有扇贝肉都能做成干贝,而是里面的瑶柱,也就是闭壳肌,适当处理,晒干就是大家看到的干贝了。”

干贝是用各种贝壳类的闭壳肌,制成的干制品,色泽浅黄、味道鲜香。

一般来说,干贝的制作过程需要经过6道工序:人工除壳、人工拆除裙边、放入温水中煮好、手工挑选、甄别大小、自然晒干。

市场上买到的干贝,其实是熟了的,如果不怕灰尘,可以直接吃。

“我家还有点干货,坚哥你什么时候回家,可以带回去给家里人尝尝。”黄浩鑫接着说道。

除了干贝,还有鱼干,甚至鲍鱼干等。

杨坚点头,也不跟他客气。

像干贝,还蛮有营养的,富含大量的蛋白质、维生素、氨基酸和各种微量元素等,确实应该带点回去给爸妈、奶奶他们补一补。

“怎么做?”杨坚帮忙将扇贝抬下来。

阿莲已经戴好手套,跟杨坚说道:“坚哥,这活我们做就可以了。”

杨坚:“弟妹,你这是把我当外人呀!你一个孕妇,还是好好休息吧!”

黄浩鑫也疼自己老婆,自然不拒绝杨坚的帮忙,于是开口道:“那坚哥你帮忙除壳,我来拆裙边。”

说着,还给杨坚示范几遍,如何除壳。

除壳倒也不难,杨坚很快掌握技巧,两三秒处理一个。

两人的动作很快,一个小时左右,就把那些扇贝的瑶柱都弄出来,装在一个盆子里,都没有装满。

到时候再一晒,好像就没剩下多少了。

杨坚感叹,难怪干贝贵。

先不说人工,就这扇贝的消耗量,成本就不低,赚的也是辛苦钱呀!

“坚哥,剩下的活留给我就行。”黄浩鑫说道。

然而,让他发愁的是,第二天计划是晒干贝的,一场忽如其来的雨打乱了计划。生怕会发臭,赶紧拿去烘干。

村里有人买了专业的烘干机,除了自己家用,还承接村民的烘干业务。

通常情况下,黄浩鑫是不会拿去烘干的,基本上选择自然风干。一来是自然晾晒的品质更好,二来则是不用出钱,降低成本。

可面对这种天气,就没办法了。

雨越下越大,还不时电闪雷鸣,明明是上午,外面的天跟晚上一样暗下来,压迫感极强。

杨坚都挺久没有见过这么大雨了,应该是今年见过最大的,那雨跟泼下来的一般,让人很好理解“瓢盆大雨”的概念。

“哇!我叼佢老母,个雷劈落来,差点劈到我啦!”

黄浩鑫骂骂咧咧从外面回来。

虽然带了雨伞,但他还是被淋成了落汤鸡。

“不是,你就不能等雨小了,或者停了再回来?”杨坚哭笑不得,冒着大雨回来,有必要吗?你老婆又不是要生了,急着回来干嘛?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