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曹贼,受死!

第三十章:陈璋的谋划

目录

陈璋话头一转,先说起郭嘉等人和袁绍曹操的渊源来,“主公可知,郭奉孝和荀文若二人都曾在袁本初手下效力?”

“嗯,我在许都时略有耳闻,而且郭奉孝是在曹孟德的谋士戏志才去世后,由荀文若举荐的。”

“不错,无论是郭奉孝,荀文若,还是主公所说的戏志才,都是颍川郡人士,颍川与汝南相距不远,所以这些人在天下大乱后投奔的第一选择都是出身汝南袁氏的袁本初。”

“荀文若和郭奉孝两人也不例外,他们最开始都是为袁本初效力,所以对他所知甚祥,但是却都相继弃袁从曹,就是因为他们看出了袁本初必败于曹孟德。”

刘关张三人皆点了点头,郭嘉现在还名声不显,可是荀彧的“王佐之才”可以说是人尽皆知。荀彧既然选择了弃袁投曹,自然是不看好袁绍了。

至于这两个人的名声大小问题,这也和汉末的风气有关。因为东汉推行的是察举制,所以士人的名声就非常重要,这才有了“月旦评”这样的东西。

像荀彧这样的世家子弟,自然是有大把的人去吹捧他。而郭嘉这样的寒门小户出身的士子,自然是没有这样的机会了。

铺垫了这么久,陈璋终于谈到了最关键的“十胜十败论”

“郭奉孝以为,曹孟德有十胜,而袁本初对应的就有十败,至于这十胜十败具体是指道胜、义胜、治胜、度胜、谋胜、德胜、仁胜、明胜、文胜和武胜。”

“道胜是指袁本初繁礼多仪,曹孟德体任自然;义胜是指袁本初以逆动,曹孟德奉顺以率天下;治胜则是指袁本初以宽济宽,故不摄,曹孟德纠之以猛而上下知制。”

“袁本初外宽内忌,用人而疑之,所任唯亲戚子弟,曹孟德外易简而内机明,用人无疑,唯才所宜,不间远近,这是度胜。”

“袁本初多谋少决,失在后事,曹孟德得策辄行,应变无穷,这是谋胜。”

“袁本初高议揖让以收名誉,士之好言饰外者多归之,曹孟德以至心待人,不为虚美,士之忠正远见而有实者皆愿为用,这是德胜。”

“袁本初见人饥寒,恤念之,形于颜色,其所不见,虑或不及,曹孟德于目前小事,时有所忽,至于大事,与四海接,恩之所加,皆过其望,虽所不见,虑无不周,这是仁胜。”

“袁本初大臣争权,谗言惑乱,曹孟德御下以道,浸润不行,这是明胜;袁本初是非不可知,曹孟德所是进之以礼,所不是正之以法,这是文胜;袁本初好为虚势,不知兵要,曹孟德以少克众,用兵如神,军人恃之,敌人畏之,这是最后的武胜。”

陈璋一口气说完了郭嘉的十胜十败论,刘关张三人立刻陷入了沉思。

最后,还是刘备开口道:“那依伯玉之见,我军又当如何?”

来了,现在最关键的时候来了!

之前陈璋说了那么多,让刘备等人意识到了这场袁曹之战,曹军已经有了必胜的握,所以他们开始对之前的决策产生了怀疑。

“我以为,我军如果现在前往许下一带,未必会有收获,袁曹已经在黄河相持了将近一年,战场情况如何我们都不知道,如果袁军已败,那么曹孟德就能腾出手来对付我们。”

“就算袁军未败,以袁本初的性格,他能够和我军配合作战吗?开战之初田元皓就曾劝袁本初从速进军,可是他竟然以幼子有疾推脱,可见此人优柔寡断,绝对不可能和我军配合默契。”

这时,一直都在闭目沉思的关羽开口道:“如果不进军许都,那么我们又该何去何从呢?”

“往南!”陈璋开口说出了自己的目的。

“往南?”刘关张三人都很疑惑,毕竟现在讲究逐鹿中原,往南又是什么操作。

“不错,正是往南,如今北方两雄对峙,已经没有第三方插手的余地了,所以只能往南。”

刘备问道:“可是往南又能做什么呢?”

“主公有所不知,如今南方有四大势力,最南边的交州偏鄙之地自然不用多说,其他荆益扬三地都是大州富庶之地,又少经战火摧残,所以正是存身的好地方。”

“可是这三地都已经有主了啊,我兵微将寡,到了这些地方除了寄人篱下外,又能如何?”

“不错,这三地本是有主之地,刘璋在西保有天府益州,刘表居中领有荆襄九郡,而孙氏在东占据江东之地。不过,现在益州和江东两地都有叛乱,正是主公择其一占据的好时机。”

张飞眼睛一亮,向陈璋追问道:“你的消息准确吗?”

“绝对准确,益州刘焉死后,其子刘璋因性格懦弱,待下宽厚无威,而东州兵常常倚势欺凌当地土著居民,刘璋却不能约束。所以益州大吏赵韪举兵反叛,现在已经拥兵数万,而益州各地也都纷纷响应。”

“至于江东孙氏,去年孙策为许贡门客所杀,继位的其弟孙权年仅十八不能服众,所以麾下庐江太守李术立刻举兵叛乱,虽然现在叛乱已经被孙权讨平,但是江东还有不少人并不心服。就连孙氏宗族中都有人暗谋反叛,而且江东各地山越部族的叛乱也是此起彼伏。”

说道这里,陈璋又看了刘备一眼,继续说道:“刘焉曾经在蜀地私自造作了舆车数千辆,并且有子夏在西河疑似圣人的论断,可见其早就有自立之意。”

“而江东孙氏本是袁术的下属,袁术敢擅自称帝,就是因为从孙氏手中拿到了当初孙坚私藏的传国玉玺,可见孙氏也有不轨之心。”

“左将军身为大汉皇叔,奉汉帝之命讨伐不臣,岂不是名正言顺。而且孙氏和刘焉与荆州牧刘景升都有仇怨,主公正可以借讨伐两地的机会请刘荆州出力相助。”

听完陈璋的谋划,刘备出言道:“伯玉说的也有道理,不过事关重大,容我仔细思量一番,再做决定。”

“既然如此,那我就先告退了,还望主公早做决断。”说完,陈璋朝着刘备作了一个揖,然后转身走出大帐。

陈璋现在能说的都说了,至于最后刘备会如何选择,那就不是他所能预料的了。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