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我在大明翻云覆雨

第12章 诡异

目录

胡轲的这种认识并非空穴来风,后来欧洲人横扫世界的殖民浩劫,证明了其中蕴含的巨大财富,不可估量。

“但是先生,你之前也说过,东南沿海的许多世家大族,自前宋起就开始从事海洋贸易。如果也让他们参与进来,那么在之后的竞争中,他们很可能会凭借过去的经验,压过藩王们一头。

如果事情真的发展到这一步,那么先生之前的计划岂不是都要落空?”好学生朱棣第一时间就指出了胡老师话中的漏洞。

然而,当胡轲听到朱棣这样的提问时,他的表情瞬间从散漫变得严肃。

“这就是我建议让这些世家大族也加入到海洋贸易中的第二个原因,就是不能让藩王和贵族过得太安逸。

把这条鲶鱼加入到竞争中,就会使藩王和贵族时刻保持紧张,只有让他们感受到危机的存在,才能让他们认真去做,用心去做。

只有他们付出十二分的努力去处理这件事,才能使这个可以为大明王朝续命的方法,真正长久地实施下去。”

“但如果真的有世家大族趁着这个机会压过藩王们一头,那势必会形成不可挽回的局面。如果真的到了那一天,有什么方法可以打破僵局?”年轻的朱棣继续追问。

“如果真到了那一天,大明的藩王们依靠朝廷的政策支持和贵族们提供的巨额财富,还是无法与那些世家大族抗衡,那么大明也该**了。”

胡轲的语气中透露出不屑,他认为,如果一个团队连一个闭眼赚钱的事情都做不好,说明这个团队内部已经**到了极点。如果他们还有一丝想要生存下去的意愿,就不可能形成这样的局面。

此时,墙的另一边,朱标的眉头又皱了起来。不过这一次,他身边的毛骧并没有像上次那样表现出极度的愤怒,而是静静地站在那里,没有说话。

这并不是因为他的性格突然发生了变化,而是他也认为胡轲刚才说的话有些道理。

这时,年轻的朱棣听完胡轲的话后,陷入了长时间的沉思。

作为一个有抱负的皇子,当话题涉及到大明的国政时,他立刻打起了十二分的精神,思维也迅速活跃起来。

随着话题的深入,他发现与胡轲的交流竟然直接指向了自己这个藩王的头上。

他的注意力和反应速度瞬间提升到了极致。

虽然在与胡轲的对话中,他显然是处于劣势,只能虚心接受对方的教诲。但这并不意味着他的思维能力比胡轲差。他之所以处于这样明显的劣势,最重要的原因是他的见识没有胡轲那么宽广。

相反,作为从小就接受过名家大儒亲自教导的学生,以及凭借皇子身份接触到一些普通人无法接触的皇家秘密,朱棣在思考问题时,有时甚至比胡轲还要深刻一些。

例如,当胡轲的三个策略全部说完后,朱棣现在脑海中思考的,除了让藩王参与此事对朝廷有多大的好处,还在思考,藩王获得巨额财富后,是否会对朝廷的权威构成威胁。

但这个想法只是在朱棣的脑海中一闪而过,因为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如果要开展这件事,大概率会落在自己这个燕王的头上。

而此时一直在父兄庇护下成长的朱棣扪心自问,他这辈子当然不可能有篡位的心思。

不要说他现在的父皇是千古未有的圣明君主,自己这萤火之光根本无法与皓月争辉,就是大明的下一任君主,自己的太子大哥朱标,他心里也只有尊重和崇拜。

作为臣子和皇弟,他心里根本不敢有,也不可能有一丝对父兄不敬的想法。

这样一来,只要后面这些事情都是由他自己来操持,他就能确保自己这个燕王一定会成为大明皇权最坚强的捍卫者。

等自己的事业奋斗出来后,他一定会奉献出自己的一切,协助父皇或皇兄,将大明的天下治理成万代敬仰的盛世。

“先生今日所谈,朱某铭记于心。他日若有理想实现之日,在下定会去先生墓前与先生共同分享此等喜悦。”

胡轲万万没想到,眼前这个小兄弟在思索一番后,最终给自己的答复竟然是这样一句让他万分无语的话。

甚至这种无语已经冲击了胡轲的大脑,让他一时之间竟然没有听出朱棣话语中的不妥之处,他的注意力全然放在了后面,也就是这家伙要到坟前继续跟自己絮叨这一点上。

“前面三个策略已经说完了,请先生继续讲讲刚才提到的那三个补充策略。”此刻的朱棣也沉浸在了自己,帮着父兄维护天下的美好畅想之中,一时之间他也忽略了对面小先生的感受。

不过在他说完这番话后,他突然意识到自己刚才有些冒失了。小先生虽然现在难逃一死,但无论如何,自己也不应该在这个时候往他伤口上撒盐。

不过这一次还轮不到他开口道歉,对面的胡轲在短暂的沉默后却率先开口。

“我累了,今天就到这里吧。没什么事,你就先出去吧,走的时候记得把门给我带上。”胡轲说话时,眼睛已经黯淡了下来。

他现在空有一腔抱负,却根本无法在这个时代发挥自己穿越者的作用。站在厚重的史书上所积累出来的那些高谈阔论的底气,现在却也只能像一个没啥前途的狱卒倾吐。

而且很明显,这个狱卒也并不是一个好的听众。虽然他的反应速度还算快,但这家伙的情商确实有些出人意料的诡异。

“先生莫要生气……”见小先生下了逐客令,这边还没有拿到自己想要答案的朱棣赶忙道歉,但还没等他把客套话说完,胡轲却粗暴地用两个字打断了他的节奏。

“闭嘴。”

“既然先生不愿意多说,那朱某今日也就不好再多打扰。明日午后,朱某再来给先生送饭。”这时朱棣已经意识到自己刚才的言语确实有些不妥,如今事已至此,他也不再多言,转身就准备离开。

“对了先生,牢房通道的钥匙我没有,诏狱外面的那道门我说了也不算。所以我也没法给您把门带上,还请您多多理解。”转身的一瞬间,朱棣突然停下脚步,又回过头来无比认真地对胡轲说。

而这次迎接他的,只剩下了胡轲最后一次有气无力的怒吼:“滚!”

随着走廊尽头铁链重新上锁的声音结束,费了半天口舌,最后落了个浑身不自在的胡轲,这时终于获得了一片清静。

“也是个可爱的铁憨憨呢,跟当初的我好像也差不多。”情绪稍微平复了一些,胡轲无聊地躺在监狱的墙角默默地吐槽了一句。

对于他而言,生气已经变得无关紧要,毕竟他正处在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那些琐碎的小事实在不值得一提。

然而,尽管他可以将刚才的事情暂时搁置,但对于一直在墙那边默默关注这一切的毛骧来说,事情却远未结束。

“太子殿下,这个家伙竟然敢公然大声斥责四皇子殿下,属下请求对他施以刑罚以示惩戒,并顺便审问他关于胡惟庸逆党相关罪证。”

尽管毛骧刚才也被胡轲的话所吸引,但这并不妨碍他此刻将这个人的任何悖逆行为都视为罪证。

在胡惟庸这个逆贼侄子的身份下,胡轲身上迸发出的任何一个亮点,在这位特务头子的眼中,不仅不能成为获得优待的依据,反而变成了坐实胡惟庸野心勃勃的罪证之一。

如果不是因为这个原因,胡惟庸又何必花大价钱,去培养一个从小就远离自己的侄子,让他拥有如此不凡的见识。

“暂时不必了,这个人的生死并不重要,但如果让老四知道我们在暗中监视他,恐怕他与父皇置气的时间又要延长了。”朱标有些无奈地说道。

而他说完这句话之后,毛骧也猛然反应了过来。他现在除了要加紧审问胡惟庸一案之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那就是抓紧时间把燕王殿下这尊大神从自己的诏狱里请走。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