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频频道 > 开局就是侯夫人

第44章 梁国公府

目录

右边一个方姓幕僚早知国公爷有此一问,已经想好了对策:“属下愚见,朝廷上公爷不如以退为进,上个请罪的折子,这次伏击不如做实为流民暴动,五少爷原本就是驻扎在附近的都虞候,听闻忠毅候府袁大少爷遇险,带人过去襄助也是应有之义,公爷只需以教子不严为由,自请罚俸即可,只是五少爷无军令而出,怕是要撤职查办。”

这是要齐国公舍弃一个孙子的意思。梁国公有两个嫡女数个庶女,三个嫡子,五个庶子,孙子孙女更是多达二十几个,可谓子嗣繁茂,牺牲一个孙子辈也不是不可以,何况只要国公府运作得当,顶多只是去职,性命还是能保住的,等这件事过去了,换个地方再起复就是了。

陈睿只呷了一口茶,没有表示。

另一个杜姓幕僚道:“此计甚妙,不过若我是齐国公府,恐怕不会善罢甘休,想要齐国公认同此计,公爷不让出天大的好处来,齐国公府又岂肯配合我等的说词?”

方幕僚道:“我们这样做也是帮他齐国公府掩盖,齐国公还敢不捏着鼻子认下?这次他们出动的暗卫可不比我们少!”

杜幕僚道:“可毕竟是我们动手在先,虽然最后我们也没占什么便宜,到底是我们理亏,若我们不让出些好处来,以齐国公的性子怕是不惧把官司打到御前。”

“那就把都虞候赔给他们好了!都虞候好歹也掌管着一个营的马军,齐国公空有一个枢密副使的名头,手里可是一个兵都没有,如此他再不满意可是得寸进尺了。”方姓幕僚急道。

杜姓幕僚摇摇头不再争辩。

陈睿看向左边。

左边是梁国公府或明或暗一手培植起来的大小官员。左边为首的是一个白须的锦衣老头,他老神在在道:“公爷,小可只是一个传话的小人物,大伙儿有什么决议,小可一字不落的回去说给我们老爷听就是了。”

陈睿无奈道:“吴老,你就别谦虚了,谁都知道,戚侍郎事事都听你的话,你一句,抵的上大家十句。”

原来这吴老是户部左曹侍郎戚宁的幕僚。户部左、右曹侍郎不像其他几部侍郎,是正经的三品大员,只差一步就能进政事堂议事了。左曹侍郎管着天下的户口、农田、赋税,其重要程度不言而喻。

吴老就是喝茶不语,摆明了不发表意见。

哼,国公府自己惹出来的祸事,自己解决,找他们背黑锅,想都不用想。

另一着青袍官员道:“此事可大可小,往大了说,国公府私自豢养暗卫,朝廷按上一个有不轨之心也不为过,往小了说,正如方先生所言,不过是没有军令私自剿匪的马军,齐国公府就算喊冤,也不敢明着说死的都是他们家的护卫,再暗地里给他们些补偿,此事也就揭过了。”

“都推在流民身上也说不过去吧,毕竟有皇城司也掺和进来。”又一官员道。

“这也简单,不是流民就是契丹、西夏的奸细,做出这些证据来并不难,终归和梁国公府没有一分干系。”青袍官员道。

“郑大人不愧是陛下跟前的大红人,此计甚妙。”陈睿终于满意的夸赞。

“不过这次国公府少不得吃些哑巴亏,齐国公府要安抚,方方面面也得让出些好处,请罪的折子也得上,为了避嫌,国公府近一、两年还是韬光隐晦的好,只要娘娘和端王爷不出差错,国公府就能稳坐钓鱼台。”郑大人风轻云淡的说道。

齐国公府收到消息并不比梁国公府晚,到底不是齐国公府损失惨重,袁澈也平安无事,齐国公苏世显只在晚间下衙后招了几个幕僚议事。

当然,为了表示他对此事的重视,已经第一时间派了世子赶赴事发之地查探。

苏世显只比忠毅候府晚一步收到消息。

事情比他预想的要严重的多,他当时的第一反应此事是不是冲着齐国公府,仔细一想,若真是要对齐国公府不利,那对方首当其冲要暗杀的应该是自己这个国公爷才对,或者是齐国公府的世子,最次也是苏姓的其他国公府子弟,怎么也轮不到一个外姓的表少爷,那么唯有一个可能,那就是对方的目标根本就是袁澈,和齐国公府并没有干系。想通了这一折,事情就明朗许多,袁澈不说其他,就他那个特殊身份,遭人暗算并不奇怪。俗话说看一件事,只看利害双方是谁往往就能看清楚这件事的本质。

袁澈死了,谁得利最大?无非是仁明殿那位和几个皇子,看来上次二妹所述之事有八成是真的,只是这储位之争也来的太早了些,他原本的计划是等几位皇子拼个你死我活的时候他再出手,以如今的形势来看,只能提前入局了。

齐国公与梁国公府俱都秉承行事低调的风格,幕僚也不过四个,其中两个还兼任了教书先生的角色。

幕僚们来之间已经得知今日所议之事,各自心中早有打算,只等东翁垂询。

苏世显与众人见了礼,入了座,才温声对左侧首座的老者道:“李先生,你先给大家说一桩秘闻。”

李先生是老国公在世时就颇得信任的老人,老国公去后,李先生为了避嫌,主动提出去私塾教小主子们读书,苏世显思虑再三,李先生跟了父亲二十余年,该知道的不该知道的事都知道了,与父亲也算宾主相宜,就又请回了身边议事,如今这四个幕僚,就以李先生为首,另一个是李先生的徒弟,正是年少有为之时,立志要做出一番成绩的。

右侧两个幕僚,则是深得苏世显赏识的两个,当然,不得苏世显喜欢也留不到现在。

“府上的二姑奶奶苏夫人可都识得?”李先生虽然在幕僚中资历最老,但从不倚老卖老,只以理服人,深得大家信服。

众人纷纷点头:“识得”。

“当年的京城四美之首,就是学生年少时也曾偷偷仰慕过。”说话的是右侧排在第二位的陈玉。

陈玉少时风流不羁,恃才傲物,仗着家里有几家铺子,生活富足,并不热衷科举,只每日游山玩水,呼朋唤友,等年岁渐大,父母双双逝去,他又不擅庶务,家里的财物尽数被几个所谓的好友联手骗了去,从此饱尝世态炎凉,幸而他交友广阔,与齐国公府二少爷苏逍有几分面子情,便厚着脸皮求到苏逍面前,不求拿回被骗的家资,只求能惩戒坏人,省的再祸害别人。

当然,他求的可不止苏逍一个,最后帮他办成事的却是苏逍。为报答苏逍的相助之恩,陈玉就投身齐国公府做了幕僚,起初苏世显并不同意,只勉励他重头来过,可陈玉经过这一番起落,对名利更是淡泊,只求齐国公府给他一个安身之所。苏世显怜他一身才华,终是应了他所求。

陈玉这句话说出来,换作别人,说不得太轻浮,可陈玉是什么人,虽然他只有秀才的功名,却是书画双绝,不然当年他就算找到苏逍面前,也是被叉出去的结果,哪容的他在那痛哭流涕。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