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大明,开局救了天启皇帝

第二十七章 降价促销?

目录

西南的粮饷看着是没凑够了。

赵鹤天开场的时候就说过,拍卖所得的一半,是要返还给执笔人的。

魏忠贤当然明白他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

皇商们是为了贿赂陛下,希望能够继续保住自己的皇商的位置。

做皇商不只是明面上挣了一点钱,还有很多隐性收入,皇商所拿到的一些过路条,戴的可不仅仅明面上合规的东西,还带了很多见不得人的东西出塞,这都是暴利。

也有些商人想巴结某位高官,但是没有门路的,今天这个拍卖会所拍的某位高官的字画,就成了敲门砖。

他们用钱买这些人的墨宝,就是为了与这些人搭路子。

要不然,这些墨宝谁会出高价来买,这也是变相的公然行贿,还是陛下允许的行贿,为的就是筹集西南粮饷。

不止魏忠贤想得明白,旁边的朱由校也想得明白。

他觉得这个拍卖会已经结束了,甚至是觉得有些无趣,打算回到皇宫去了,剩下这些的都是一些知府知县之类的小官。

他们所写的字一般,权势也一般,真正的大商人求不到这些人的头上,字画估计是拍卖不出什么价钱了。

朱由校有些担忧地看一下赵鹤天,这也算是出师未捷了,第1次为陛下办事,就没达到既定目标。

朱由校有点担心赵鹤天受不了这个刺激,实际上赵鹤天能做到这种程度,他心里已经很满意了。

魏忠贤则一副看好戏的样子。

可是谁想到赵鹤天的嘴角,竟然挂着一丝若有若无的笑容。

魏忠贤慢慢感觉到事情恐怕有些不对劲了。

因为接下来推出的一些作品,作者都是一些小官,甚至是一些在文坛上没什么名气的小官员作品,却依然受到了热捧。

牙人指着上面的一幅‘难得糊涂’说道:“这便是韶州府高开昌知府的名作了。”

“相信众人看得出,这个墨宝一看就十分不凡……”

前面已经拍卖了太多的墨宝,牙人也没有太多的形容词了,但是他仍费力地卖弄着嘴皮子,想要把这画推出去。

这个拍卖会要是搞得成功,搞得完美,过他有100两银子的酬劳。

这个价格相当高,只是他对于这幅字画能否卖出去,也也没有太多的信心。

前面的那些墨宝,作者不是高官权贵,就是简在帝心的人物,这韶州府知府算啥玩意儿?

他介绍完之后,朗声说道,“这副墨宝的起拍价两千两银子。”

魏忠贤听到这话,冷笑了一声,“两千两银子,这个价是确实不错,不知两千两银子能买多少的粮食?”

“区区一个知府。也敢开这样的大口气。咱家看这墨宝必定不能够成交。”

说着,他还有意无意地看了一眼赵鹤天,心里冷哼一声,就看你接下来这个窟窿该如何去补。

朱由校也有些担心,看着赵鹤天说道:“赵爱卿,这区区一个知府所写的墨宝,便要起拍2000两银子,未免有些高了。”

“实在不行就降价促销吧,能挣多少是多少。”

朱由校算了一下,赵鹤天借这个拍卖会,搞到了差不多40万两了。

就算朝廷只能够得到其中一半,那也差不多20万了,可以说30万缺额的难题,赵鹤天解决了2/3。

这仅仅是一个月时间,赵鹤天能达到这样的成绩,已经超出了朱由校儿的想象。

他心里早已经是满意至极,剩下的墨宝也是存着能捞多少是多少的心思。

赵鹤天却说道:“少爷,这个价格不能降,你放心,肯定会有人出价的。”

朱由校还以为赵鹤天是害怕凑不够银子,受他的责罚,苦口婆心地说道:“赵百户,你放心,你已经尽力了,本少爷对这个结果是很满意的,你不必担心。”

赵鹤天还是摇摇头,说道:“属下说得出便做得到。”

旁边的田尔耕也有些着急了,觉得赵鹤天有些托大,朱由校都这样说了,见好就收不就行吗?

有了今天有了这一次拍卖会,赵鹤天与他虽然还不足以跟魏忠贤分庭抗礼,但是在陛下的心目中,早已站稳了脚步。

田尔耕也连忙说了,“是啊!赵百户,我看也是差不多走了,也差不多够了。”

“一个月内空手套白狼……啊,不,我意思是白手起家,搞来差不多20万两银子,这个不是谁都可以做得到。”

说着,他看了一眼那边的魏忠贤,魏忠贤注意到这个眼神,心里顿时恼怒起来。

可是他竟然咬了咬牙,没有否认这个说法。

赵鹤天办的这个事情确实是相当不凡,几乎没有投入什么成本,就搞空手套白狼,搞回来20万两银子,也是他也做不到的。

赵鹤天还是不松口。

朱由校叹了口气,又以为赵鹤天是害怕,堵不住悠悠之口。

他向旁边的魏忠贤瞪了一眼,看魏忠贤说道:“鹤天,你放心,这个事情本少爷作主了,就算你这一次的任务完成了,以后谁也不许拿这个事情来说。”

旁边的魏忠贤听到这个话,顿时咬牙切齿起来。

他是真的打算以赵鹤天完不成任务来弹劾他的,最好的能够将赵鹤天从朱由校的身边赶出去,谁叫当时赵鹤天话说的那么满呢!

可是有些朱由校已经发话了,魏忠贤也只能够忍耐下来,冷言冷语地说道,“没错,赵百户既然这个事情做不了,那就算了。”

“少爷都发话了,谁也不敢拿这个事情为难你啊。”

“只是苦了少爷,剩下的缺额,还得少爷想办法去筹,奴婢倒无所谓,就是心疼了少爷。”

朱由校的眉头轻轻皱了起来,刚刚想要去想要斥责魏忠贤,赵鹤天去说道:“少爷,不如先接下去看一看,或许会有人愿意出这个价钱呢?”

朱由校也不知道怎么说了,他觉得赵鹤天的确实是有些拖的了。

一个知府的字就卖2000两,谁愿意买呀?

可朱由校没想到,堂下却突然有人站了起来,操着岭南口音,大喊一声:“五千两!”

众人一看这人,发现这人也很陌生,在场之人不认得,相互打听,也不知道这个人的来历,只是看起来像个南方商人。

随后,另外一个南方商人也站了起来,大喊“8000两”。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