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武侠仙侠 > 从悟性逆天开始的大幽武圣

第五十章 一目十行,过目不忘

目录

将三人的身份文书看完后,李浔当即还给了殓官宋烨。

“宋殓官,告辞!”

说罢,还不等宋烨说什么,李浔转头朝着府衙里走去。

出了门,两个捕快紧随李浔身后,一路来到了案卷房。

这里会放大量岐州城西的案卷,还会有其他地方抄录的一些案件记录,李浔平常无事的时候,也会来这里查看。

跟负责管理案卷的主簿说一声,李浔一个人进去。

这里都是普通案卷,都是允许捕快查看的。

别的捕快大多都没读过书,来这里也没什么意思,但李浔完全把这里当成了故事会。

成排的书架,上面放着密密麻麻的案卷,李浔凭着记忆开始寻找,随后拿起来翻看。

因为看了太多,已经记不起到底是哪一卷了,只能快速翻阅。

【你在急迫的心情下,领悟了学习技能‘一目十行’!】

突然,工整的小楷再次浮现眼前。

李浔心头一喜,翻看的速度越来越快,越来越快。

【你拥有强烈的求知欲,领悟了学习技能‘过目不忘’!】

不多久,李浔又获得了一个技能,心头暗喜。

这两个技能,绝对很实用!

李浔翻书的速度越来越快,那些案件开始在他的脑海中快速积累。

其中有很多类似却不尽相同的案子,需要他抽丝剥茧,慢慢去还原。

当赵捕头带着尸体回来,听说李浔在看案卷后,就来了案卷房。

当他看到李浔完全投入其中,以正常人无法理解的速度在那里阅读案卷时,他张大了嘴巴。

如果是别人,肯定会觉得李浔在胡乱翻看,但赵捕头却从李浔翻阅案卷时的表情确定了李浔真的在看书。

因为他的表情总会随着书页的翻动而变化,显然是被其中的案情所感染,才会有这样微妙的表情变化。

啪!

不知道过了多久,李浔突然停下手中的动作,脑海中已经构建出了一个大概。

根据他今天所看的各种案卷,从各种案件中抽丝剥茧,大概率可以猜测此人大概是要用‘金莲教’的长生不老术!

同年生人,于阴月阴日,将心肝脾肺肾埋在相应位置,随用一种丹药和符咒催动,便可完成。

不过此术十分阴邪,会让施术之人变成不死不活的怪物,随着时间的推移会逐渐丧失理智。

案卷里面,其实没有明确的记载,很多都是李浔通过各种各样的案卷细节拼凑出来的,也并不一定完全正确。

如果李浔没有记错,后天刚好是阴月阴日。

明天再杀一人,刚好凑成五行所需脏腑!

“今日的人已经死了,想要在凶手再下杀手之前抓住对方,恐怕很难啊!”

李浔口中呢喃。

“洵儿,你说什么?”

听到李浔说话,赵捕头这才开口。

李浔这才对旁边的赵捕头说道:“我已经理清了思路,从伤口来看,应该是个善用刀具却没有什么力气的人,他明日还会再杀一人,后天以后,他就不会再出现了!”

拥有‘天眼通’的李浔比殓官看得更明白!

那人的刀具虽然使用的相当纯熟,但更多的是靠着刀刃的锋利开膛破肚的。

“那接下来该怎么办?”

赵捕头诧异地问道。

“今天你们拉回来的尸体是何年何月生人?”

李浔正视着赵捕头问道。

“王章,幽烈帝七十二年生人,生辰是农历十一月十八!”

赵捕头马上回道。

“水?少了肾?”

李浔迟疑道。

“这你都知道?”

赵捕头愣了一下。

如果他没记错,他好像没有跟洵儿提这一茬啊!

“去户房,找幽烈帝七十二年三月或六月生的男人!”

李浔说着,便带着赵捕头朝着户房而去。

“哦,哦!”

赵捕头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但也是点了点头,紧跟上去。

跟户房的攒点说明了情况后,进入文书库查看。

此时的岐州城西大多数都是本地人,只有少部分人是外地人,但在户房也会有记录。

李浔也不指望别人,自顾自地来到幽烈帝七十二年三月和四月生人的木架前查看。

唰!唰!唰!

他目光飞速的在各个身份文书上掠过,不断地筛选着符合的人选。

“甜水巷十八号,赵天丰!”

“孝廉巷二十一号,宋金!”

“……”

很快,李浔就在一大堆案卷中确定了可能被害之人。

“赵捕头,马上安排人换成便服守在这些人附近!”

“唉!”

李浔这边说着,赵捕头听的一愣一愣的,反正他是完全没想法,既然洵儿这么说,他照办就是了,所以连连点头。

“还有,户房这边恐怕有凶手的内应,你派人去盯着那些人!”

李浔像领头的一般吩咐道。

“好,我马上去办!”

听到这话,赵捕头点了点头,拿着记录的草纸就去办了。

而看着赵捕头匆匆离去的身影,李浔这才愣了一下。

刚才幸亏只有赵捕头,否则不知道的人还以为他是头儿呢!

“唉,有了些思路就得意忘形了,切忌!切忌!”

李浔拍了拍脑门,自我提醒。

这也是因为他信任赵捕头的原因,若是换做他人,他肯定不会如此!

“洵儿,事情已经安排下去了,我们就等消息吧!”

等李浔回到捕房,赵捕头上来说道。

“好,按照时间和凶手作案的规律来判断,他今晚必然会动手!”

李浔笑着点了点头。

“来,洵儿,喝茶!”

请李浔坐下,赵捕头笑呵呵地说道:“洵儿,你这看书也和寻常人不同,真是厉害啊!你是个人才!”

“头儿,你别这么说,我不过是一些小聪明而已,若不是运气好,恐怕早就饿死了!”

李浔苦笑。

“你到现在还活着,就说明是老天有眼,我听人说什么……干大事的人总会遭遇生死……”

赵捕头笑着说道。

“哈。”

李浔只是笑了笑,并没有再多说什么。

府衙里的捕快不够,赵捕头凭着面子还请了巡城司那边的人马。

因为城内人心惶惶,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巡城司的声誉,所以听到这个消息,那边的人马上就同意了,派了人乔装守候。

李浔和赵捕头则是作为这次案件的关键,坐镇府衙,等待消息。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