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其他小说 > 好一把刀

第三十三章:婚礼进行时(1)

目录

在王坤宇的细心照料下,孙玲玲的腿恢复的很好,终于可以站起来了,医生建议不要走路,再休养两周就没问题了。估计婚礼当天就能恢复正常。

喜帖在王坤宇父母过年走亲戚时都发了出去。王坤宇爷爷得知大孙子要回来,还是回来结婚,开心的就像个孩子。

王家在村里是大户人家,整个村子除几户外姓以外全是王姓本家。除了在解放前后少吃少穿的年代各自为了生计矛盾频发,王氏宗族的团结性是勿拥置疑的。在别的村子红白喜事都是花钱包给别人置办时,王家还是保留了氏族自治式的办理模式。

在婚宴日子定了以后,王乾山(王坤宇父亲)就早早的请了族中管事人,就买菜、帮厨、支客、都管、立桌、端盘、搭篷、奉茶、奉烟、安宿、倒水、倒酒、帐房等一切需要的人员都定下来,王乾山亲自上门请了人,只等到了日子各司其职。

过完正月十五,正月十六由厨师长列好菜单,就交给王乾山让他安排人买菜去了。菜买回来,自有厨房的人收拾。正月十七中午过后管事人帖出执事单,其他帮忙的人就陆续的到了。在都管的安排下,借东西、搭台子、搭帐蓬、打扫除……一切准备工作都在有条不紊的进行着。

正月十八早上6点钟,帮忙的人都到齐了,吃过早饭,厨房、立桌、烧水、煨酒的就各就各位忙碌起来。8点钟以后就有宾客三三两两的来到,奉烟、奉茶、帐房就开始了工作。12点整正式开席,厨房、端盘、煨酒,倒水的忙碌正式开启到最大模式,一直要到晚上十点多席面才结束。厨房要忙到更晚,正月十九的正日子,新娘子回来的当天宾客会更多。

北方农村结婚坐席可讲究了,先说坐:坐的是四方八仙桌。由德高望众的亲戚长辈安排到坐北朝南左手位(俗称上席),专门再找本家平辈或睌辈做陪,坐于其右手,其左手东面第一位为次陪,其余5个位子随意(这是已经简化了的,再早其余的5个位子都不能乱坐的)。再说吃:首先,客人没坐之前4个干盘4个水果共八盘(干盘得有糖,水果不能有梨),碗筷勺碟,酒盅茶酒饮料都上上来,边吃边聊边等主位客人。其次,人齐了,上四荤四素八个凉菜,荤菜摆中间,素菜摆两边,四角对放两干盘两水果盘,最中间放盘点心!您就可以开吃了,再次,四大盘四大碗各两荤两素,先上盘后上碗交替的上,荤素也得交替上(不能上太快,得前面盘或碗吃得差不多了,再上后面的)。最后,撤掉干盘,撤掉四荤四素凉菜,端上四荤四素吃饭的菜,(四荤同样摆中间四素摆两边,四素必须是丸子、苏、梅菜扣肉、豆酱扣肉)一盆米饭摆中间,吃完米饭再上一个汤。这顿八大件就算完。中间再加上劝酒打关最少得2个小时。(2018年前后,这些旧俗改了:不再用八仙桌,用了圆桌,再没有主次席之分,八大件一时还打倒不了,这已经成为一种文化传承)。

因为路途遥远,正月十八中午新娘就到了,被安排在镇上最好的酒店里。娘家人(结婚习俗称为送亲)来了孙玲玲娘家一家人(旧俗父母不随行,耐不住王坤宇死缠烂打就依了他)和80岁的爷爷以及孙玲玲的一个侄儿,由媒人王少锋和他姐王少芬以及王家安排的几个王坤宇的叔伯婶娘做陪。王少峰和王少芬是被王坤宇临时拉了壮丁充当媒人的,王坤宇则回到家里要正月十九和做揖(男方有一定名望口才不错的本家人、一般为男子。)、迎亲(旧指男方长一辈、儿女双全的女子,现在指男方长一辈有儿或有女心灵手巧的女子)一起来接新娘。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