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日月河山永在

第十章 准备反击

目录

“邝侍郎来了,阁老已等候多时了。”

趁着夜色,邝埜从敞开的门缝之中钻进了杨溥城郊的一处私宅。

大晚上邝埜被叫去,心里已经能猜到所为何事。

早些时候,王振拆掉太宗皇帝所设“宦官不得干政”的石碑,京城中就已经传的沸沸扬扬。

这事不光是清流们,就连王振的党羽都觉得不可思议。

谁都没有料到王公公突然会整这么一出,让人猝不及防。

这让那些想为其辩解的人也难找到合适的理由,毕竟是太祖、太宗两任皇帝共同定下的规矩,已经相当于刻在宗庙上的条规。

“这王公公可真是……厉害,难道圣上都不知道这事?”

兵部衙门里对此也是议论纷纷。

“怎么不知道,听说王公公还是当着圣上的面拆的,圣上虽然道了两声奇怪,但是最终也没追究什么。”

“我怎么听说是一个叫喜宁的小太监拆的,怎么又扯到王公公身上了?”

“你傻啊,喜宁算是哪根葱,就算是借他一百个,一千个胆,他也不敢动那块铁碑啊!要是没后面的大人物指使怎么可能。你没听那个小太监见到圣上的时候都被吓了尿裤子了,你说这样一个怂包能干这种惊天动地之事?”

“王公公这回可真是给咱们开了个大眼啊,难道真要想传闻所说的那样?”

“什么传闻?传闻说什么了?”

“说这天要变啊。”小吏隐晦的向上指了指,便不再多说。

众人也是心领神会,看破不说破。

徐晞虽然不知道用什么理由给王公公辩解,但是也实在听不下去了,这话要是再说下去,还不一定能说到多大呢?

能说的不能说全说出口。

到时候可就不是想收就能收的。

于是他开口呵斥到:“都谈什么呢?是不是部里的活太轻松了?一个个的就知道在这传闲话,你们看看人家邝埜,怎么就能安心处理公务呢?不会多学学?”

众人一听这话,也立马安静下来,但是心中不免吐槽道。

“邝大人的心性那是我们能比的?邝大人可是连大诰都想改的狠人,当然对此也不会感到惊讶。”

邝埜如此安静,倒不是不感兴趣,而是已经在心中打算着接下来的计划。

不夸张的说现在邝埜的心中都已经乐开了花。

王振终于漏出了马脚,他可要好好抓住王振的这次做上一阵文章!

杨溥私宅内。

经过几个绿荫小道,兜兜转转之后邝埜被门童引到了后院的一处房屋。

透着窗纸,邝埜能看到屋内不止一人。

“老爷,邝侍郎来了。”下人朝里通报了一声。

“进来吧。”

屋内传来杨溥的声音。

推开门,邝埜走了进去,屋内除了杨溥外,杨士奇也在。邝埜并不意外。

只是一旁还坐着的曹鼐和马愉倒是让邝埜没有料到。内阁的所有人算是到齐了,曹鼐冲他微笑的点点头,邝埜也做出回应。

“随便坐。”

“孟质应该也能猜到我叫你来所为何事吧。”

“宫中之事有所耳闻。”邝埜也不遮掩,大大方方的说道。

“哈哈,你没来之前,杨阁老还跟我说,你这猜事的本事世间少有,就算是以后不做官了,摆摊算卦也能不愁生计。”杨溥没急着说正事,而是打趣的说道。

“下官也只是能略看清点朝堂上的事,天下的事何其多,下官要是真的有那个本事,早就寻仙问道去了,何必在滚滚红尘中苦苦挣扎。”

邝埜的回答很是谦卑,既没有否定自己,也没有过分肯定自己。

杨溥听到这个回答嘴角也是扬了起来。

“孟质啊,这儿也不是内阁,就别太拘束了。别总是下官下官的,听得生分。”

说到这,杨溥停顿了片刻,眼睛盯着邝埜上下打量着。

邝埜刚想接话,就听得杨溥紧接着一句。

“你……要是不嫌弃的话,你就跟万钟一样叫我们一声老师吧。”

邝埜猛然抬头,震惊的看向杨溥,看到杨溥和杨士奇表情都不像是开玩笑的。

他顿时知道这是一个天大的机缘。

他想都没想直接跪倒在地,朝杨士奇和杨溥磕了三个头。

算是简单的拜师礼。

他虽然不明白这突来的机缘是为什么,但他知道自己现在在做什么。

这事儿并不丢人,要知道无数人想攀上二杨的关系都攀不上,如今杨溥主动递上橄榄枝,邝埜怎能不立马接住。

要是接不住,谁知道这样的机会还会不会再来。

之前的自己本还想着怎么能二杨套套近乎,如今真是得来全不费工夫。

人生就是如此,你越是强求,你想要的就离你越远,而你越没想到的反而会越在不经意之间实现。

就像是上天向众人开的玩笑。

“既然你行了拜师礼,那么从今往后,你、万钟和性和三人便要相互扶持,同进同退。”

邝埜看了一眼曹鼐,曹鼐也在看他,两人互相微笑示意。

马愉看向邝埜,也是礼貌的点点头。

邝埜也终于想明白为什么今儿晚曹鼐和马愉也会在场,原来是杨士奇和杨溥早就有这个打算。

他不知道是什么致使二杨在接触这么短的时间内就做出如此决定,但是他知道自己离权力中心又进了一步。

“好了,说说正事吧。”

还没等邝埜多高兴,杨士奇打破了短暂的祥和,又把众人拉回了朝堂的诡谲之中。

“王振的事情你是怎么看的。”

邝埜不绕弯子,直截了当,“其心可诛!”

“今儿他敢拆太宗皇帝额铁碑,明儿说不定就敢把持朝政。要是如今不主动出击,怕是再晚些时间更不好办。”

“嗯,那你觉得该怎么出击?”杨士奇不置可否,继续发问。

“我觉得应该先让言官弹劾探探圣上的意思再做决定,但即使只是试探,这一场风暴也一定要做大,也要让王振感到一丝威胁。别不痛不痒,还不如不做。”

“万钟的意思呢?”

“同孟质兄所言。只是王公公在朝中也有势力,还是应该做足准备。更应该做好圣上对此不做表示的准备。”

“性和呢?”

“得动,但未必好动。”

临场考了三位学生后,杨士奇点点头,但对三人的回答没有做出评判。

“老师,王振这次应该是动了众怒了,今儿兵部衙门内部都已经就此讨论的沸沸扬扬,虽然没人明说,但是言语之中多少都有些冷嘲暗讽之意,要是能调动这些人的情绪,绝对将是对阉党的一次致命打击!”邝埜继续补充道。

即使王振再怎么得皇帝的宠信,面对士子们口诛笔伐的浪潮,他也得知难而退。

甚至是皇帝,也得暂避锋芒。

但是如何能联合这帮看不惯王振的官员呢?

这又是一大问题。

杨士奇对此没有回应,只是低声说道:“王振之事,老夫已有打算。”

“至于你,现在还不适合站队,万钟和性和两人已经在明面上跟我们这两个老头子绑在一起变无可变,但是你不同,你现在还在暗处,没人知道你的明确立场。

一明一暗才能保全事情的进展。”

杨士奇老谋深算,已经为邝埜安排好了路。

而这条路也正和邝埜的心意。

他现在的力量还是太小了,在兵部他不是最大的,在朝堂上更是谈不上是什么人物。

别看正三品已经快到官场的尽头,但是向上的那两步就是天堑,每一步带来的改变都是巨大,因此能获得的能量也是巨大的。

所以蛰伏更适合现在的他。

“而我这有一篇文章,你先看看,或许能够启发你一二。”

随后杨士奇从怀里掏出一张纸,邝埜接了过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