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日月河山永在

第十一章 以弓易马

目录

“臣巡抚大同、宣府右佥都御史罗亨信奏言。

近来,瓦剌贡使至京,官军中有无赖之人,以弓易马,动以千数。其贡使得弓,潜藏于内衣箧中,过境乃拿出。

我等考虑瓦剌一贯擅长此器,今国中之人贪其货贿,反与其交换,怎能不助长其威力呢?

愿陛下敕谕机要重臣密察在京做弓之人,究其卖弓或以弓易马者,严治其罪。一俟瓦剌瑛使就道于居庸关,严加盘问检查。并敕谕万全及山西行都司,俱以此禁告知治所部官、军人等。”

邝埜看着这篇奏报,眉头紧锁。

前世的记忆再一次在邝埜的脑海中浮现,这事他印象深刻。

以弓易马现在听起来是件不小的事,但是跟之后的走私盔甲和火器相比,可就小巫见大巫了。

而这些都是发生在边关之中,尤其是大同和宣府两个重镇,极其严重。

虽然后面查出了几个走私商,但是朝廷严格管控火器制造技术于两京,能合法制造火器的边地卫所少之又少,走私犯又怎么可能有那么大的能耐。

所以显然这些走私跟边军脱不了干系,也跟朝廷内部的一些人脱不了干系。

当年兵部对此得过且过,但是邝埜不相信兵部之中没人参与,毕竟边军的装备也不是凭空产生,需求多少,损耗多少,兵部都应该有严格的管控。

出了这档子事,说明整条线都应该烂透了。

绝不会是一人之过。

“先生,这事……”邝埜有些犹豫,不知道杨士奇的意图。

“这事……可大可小,可黑可白。但是不可否定的是这就是一块烫手的山芋,给谁都觉得麻烦之极。”

邝埜点点头,只要圣上想查,就算是背后靠着天大的势力都必须拉出两个当炮灰,要不然根本无法交差。

嗯?

炮灰!

交差?

脑海中突然闪现的两个词让邝埜茅塞顿开。

“啊!”

杨士奇见状满意的点点头,目光之中对邝埜的欣赏又增添上了一分。孺子可教,一点就通。

“先生,你是说要趁此机会,大做文章。不管王振是不是参与了其中,这次都可以顺带着拔出两个王振的党羽?而且王振对此还不敢说不,只能捏着鼻子认下了。”

此时的对错已经没有意义,只要事件能够办成,以弓易马的事件得以解决,中间的过程没人在意。

杨士奇摇摇头,“是也不是。”

“大做文章不错,但是以弓易马之事影响极大。所以此次不光要拔出王振的党羽,顺便也该着手清理清理朝中的虫豸了。”

杨士奇停顿片刻,缓了口气。

“……孟质,有事时候我就在想,时间真是一个神奇的东西,他能让我们不知不觉间忘掉一些事情,甚至有时候还能让我们丢掉初心。”

“你还记得当初的你为什么绞尽脑汁想要除掉王振吗?”杨士奇问出了一个奇怪的问题。

一时间,邝埜愣了神。

当初他为什么想除掉王振?

不就是为了避免他祸害超纲,为非作歹嘛。

初心……

当然是为了大明的强盛能够延续。

而除掉王振只是计划中的一步,只是为了他更好的实现自己的理想。

杨士奇的话倒是给邝埜从胜利的痴狂中敲醒。

他明白既然王振之徒需要铲除,那么那些朝堂之上尸位裹素,吃里扒外之辈难道就不应该铲除吗?

“先生,是弟子迷失了。”邝埜顿时恭恭敬敬的给杨士奇鞠了一躬。

杨士奇没有责备,而是接着说道。

“世人尽是觉得朝堂之人光鲜亮丽,一言九鼎,体面之极,但是殊不知朝堂风云突变,忘了初心,那就将被洪流裹挟着不知方向,最终死无葬身之地。人们都觉得我杨士奇能在内阁首辅的位置上一坐就是几十年是太宗皇帝点将的功劳。

但谁能知道老夫在朝堂之中四十余年,无不步步小心,如履薄冰,寸刻不敢忘太宗皇帝对我入内阁的期许。

老夫自认为比不上武乡侯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但是几十年下来也无愧于太宗皇帝,无愧于历代先君。”

说着杨士奇起身来到邝埜的身前,拍了拍他的肩膀,少有的叹息一声。

“孟质啊,今儿老夫也把这些话送给你,望你也能听进心中。时刻记得你那天在内阁所说为了什么,不要陷入党争之中无法自拔,能做对朝廷真正有用之人,这也不枉我与弘济两人的期盼。”

“弟子谨记!”邝埜低下了头,拱手拜道。

杨士奇点点头,不再就此多言。

“弹劾王振的之事,你不用操心。老夫估计此事也不会有太大的成效,王振既然敢做那就一定是就做好了死猪不怕开水烫的准备。但是恶心恶心他还是有必要的。

御史罗亨信之事下次御前会议的时候会呈报给圣上,一番周折后圣上肯定会下旨叫都察院及相关衙门联合处理,都察院那边怎么查,咱们管不到,但是到时候兵部之事你应该明白怎么做。”

都察院现在差不多一半的人都投靠了王振,指望他们能出力,那多少有些痴心妄想了。

杨士奇为其简略的讲述了自己的计划。

关于自己的部分,邝埜心中已经有了打算,无需杨士奇明说。

“先生,弟子还是有一事不明,还请先生不吝赐教。”

“你问吧。”

“是关于之前坊间传闻之事,弟子还是担心……”

邝埜偷偷看了一眼杨士奇的表情,发现杨士奇没有丝毫的波澜,表情平静如水。

“此事老夫心里有数,明日老夫便会告病在家,休息几日,以退为进,让朝堂上的风波平息平息,之后朝堂之事还得各位卖力了。”

听此邝埜没有再说,但是心里却是咯噔一下。

他觉得杨士奇对这事还是太过轻视了。

杨稷木已成舟,即使能糊弄得了一时,但也糊弄不了一世,再说朝中多少人都在盯着稳重了几十年的杨士奇犯错。

杨稷的事就像是一包火药,想炸随时都可能爆炸,而且这个点火的权力还不在他们这一方。

邝埜的视线略过杨士奇看向杨溥,发现杨溥的表情也是忧心忡忡,看样子他对此事也不抱乐观。

这事情太大了,也太好操作了。

阉党们就像是一堆苍蝇,不会轻易的放弃杨士奇身上这唯一一块腐肉。

他们终会想要吸食!

邝埜不明白为什么聪明一世的杨士奇偏偏就在儿子身上这么糊涂。

是不愿接受现实还是另有深意?

现在邝埜是有力都使不出。

他只能祈祷杨士奇已经把一切都准备好了……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