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频频道 > 走过加减法

第四章 恋----书香

目录

周六清晨,清然身着一件米白色的薄薄的短外套,里面是一件白色圆领T恤,一条略显深蓝色的九分牛仔裤,一双白色平底鞋,再加上已经背了三四年的棕色双肩包,走在路上,俨然还是一位中学生。

出门前,将齐肩的头发扎成马尾,走起路来时头发在脑后有节奏地摆动,感觉格外轻快。

已入深秋,太阳光没有一早就出来招摇,早出买菜的人也放缓脚步细细感受季节的变化。生鲜超市门口有挑选瓜果蔬菜的大爷大妈,也有一边忙着点货、摆货,一边回复顾客的店员,路过的人不经意瞥见什么都会凑过去看看。想着已经很久没有周末早晨出来买菜,此时也还挺早,虽不打算买什么东西,清然还是走近去看看。果然,生鲜超市一早的菜、水果都是挺新鲜的,无论店里还是门口,都没有前一天剩下的菜、肉的痕迹,一看价格确实比每天自己下班回来时贵些,但也挺值,谁不愿吃更新鲜的呢。

地铁口,两个卖早餐的推车,一个是包子馒头,一个是煎饼,休息日买早餐的人少许多,但这两位大姐似乎除去春节,每天都准时出现在这。清然没有在这买过早餐,也没跟两位大姐有过任何交流,但对她们的声音、身影却很熟悉,特别是工作日赶路上班的时候能听到她们的声音就会感觉一切都在照常进行。突然想买点尝尝,只是一早起来已经吃了昨晚就准备好的面包,这会儿确实是吃不下任何东西了,带在身上放凉了又不好吃,站在地铁口犹豫了两分钟,决定下周一早上再买。

去过图书馆很多次,但每次去都要再确认一次路线及到了那边的地铁站是哪个出口,这次也不例外,趁等车来的间隙打开手机上的电子地图,看了几眼并在心里默念几次才安心的收起手机。

休息时间看书是固定不变的安排,不管多忙,都要抽出一点时间翻翻书,不然总觉这一日白过了,如果天气正好、又没其它安排,图书馆就是首选的目的地。有人看书是为了学习、汲取知识,清然却是为了放松。只要翻开书,便能沉浸在书本描绘的世界里,任何烦恼、喜悦统统都被抛诸脑后,不能对她造成任何影响。前些日子因为工作繁忙,精力稍微不济,周末都是选择在家休息,就连朋友们的邀约也没答应,现在能好好安排自己的时间,首先想到的自然是图书馆。

市图书馆位于老城区,出地铁站还要走大概5分钟的路程。挺喜欢这一小段路,双向车道,车流偏少,两边都是老房子且顶多只有四层,树木挺拔站立,几家极具生活气息的小饭店透露着满满的生活气息。

两栋民宅间的一条小巷大约长10米,尽头是图书馆的后门,从这进去可以节省一半的路程,但来图书馆的人很少看到从这进出。清然一直都知道这条路,每次都路过,但更喜欢多走点路,好像图书馆附近的事物都自带书香气,她要好好去呼吸、感受这股书香气。

阳光轻轻洒落在图书馆大门与一号楼中间的草坪上,微微泛黄的部分草尖尖不经意点缀这一片绿,都昂着头努力吸吮阳光给予的营养。

开馆时间未到,从一号馆大门处到草坪前的花坛边沿排了两队歪歪扭扭的队伍,虽不整齐,却无人插队、大声说话,听得见前后排队同伴间的细细私语和争分夺秒学习翻阅资料的声音。花坛边沿也坐了一些人,相比于排队的人,年纪稍大点,也有几位头发斑白的老者。坐着的人看起来更显轻松自在,或四处望望,或跟身边的人闲聊。无论是站立着排队,还是坐着静静等候,他们与这里的建筑、环境似乎已经融为一体,散发出一股让人想要陷进去的味儿。

清然走进大门后见此状况并未停下脚步,在裤子口袋掏出手机,从不同角度去记录眼前的这一幕。

正对大门草坪另一边矗立着一根旗杆,五星红旗正迎着朝阳、顺着微风轻轻飘扬。眼睛正盯着空中的五星红旗时忘了留意时间,待眼睛被光刺得微微痛收回仰望的脑袋才看到等候入馆的人们已经在有序进入大楼。

经过一号楼的安检后便可在各栋楼之间自由行动,只要不发出大的动静、影响其他人即可。有一段时间没来,似乎有点陌生,找到大堂中间的图书馆平面布置图细看会儿,再看微信公众号上关于近期讲座、活动的安排,没有自己感兴趣的再走楼梯往上各层去寻找座位。

虽没有抱希望可以寻到一个合适的位置,但已经到了第三层还是没发现一个空位,便又回到二楼去寻找想要看的书籍。因为已经有些日子除了购买的书籍,没有其他可翻阅的,这次出门便没带自己的书,想着若能寻到一本中意的书,在这看不完还可以办理借书带回去也挺好。这一层的书籍有杂志期刊、社会人文、语言学习,在社会人文类别找到一本书,在杂志期刊处又看上一本,没有任何纠结,杂志期刊就在馆里翻阅,书则办理手续后慢慢读来。

这是一本专门刊登短篇小说的杂志,里面的各个故事虽短,却很贴近现实,尤其是讲社会基层和农村社会现象的故事让人能感受到作者有过亲身经历或者深入其中真切去感受了。坐在角落拐角处的台阶,身心沉浸在一个个故事中,遇到那么一两个自己很熟悉的情景,心底里即惊又喜,原来自己所生活的环境就是普生大众都有的,并没有什么特别。

毕竟已经入秋,坐在台阶上个把小时身体能感受到由下而上的凉意,站起身透过窗玻璃能看到楼下正中央的绿化坛,几株叫不出名的红黄相间的花有点焉哒哒的状态似乎跟这儿的情景有点不协调,但又显得挺自然。

思绪还停留在刚刚看过的故事里,猛然间想起一位朋友曾经说想要将自己生活所看到的、经历的事都写成故事,在背包里找到手机给对方发过去一条信息:“想看你写的故事,不知进展到哪一步了呢。”

晓登是位文学爱好者,大学时却没有选择相应的专业,而是进入了国际贸易,她说希望这个专业可以带自己去看这个世界。两人是一年前在这座图书馆相识的,都是独自前来,偶尔想要离开座位上趟洗手间也需将重要物品随身携带总有些不方便、麻烦,那一次,两人的位置面对面,晓登轻轻地跟清然招呼想要她帮自己看一下东西,素不相识的两人在那一刻不知为啥就对对方产生了信任感。

这一年时间,她俩总共才见了4次,且都是在图书馆,只有春节后那一次一起在图书馆的餐厅吃了顿饭。在这座城市,两人的住宿地相隔甚远,平常又各自忙碌,只能偶尔发条信息聊聊。清然不喜欢发微信朋友圈,晓登不同,朋友圈的内容丰富多彩,她个人的微信公众号也每周都会有更新,公众号的文章都是她原创,有记录日常生活,有出差顺便给自己安排的一次简单旅行,有读书感悟……通过这些,就像看到她阳光灿烂的脸庞。

清然背着双肩包在书架间轻轻地走,遇到引起好奇心的书名便拿起翻阅,若感兴趣则放进包里准备借回去阅读。

书大都是比较陈旧的了,泛黄的书叶记录每一位曾经翻阅过它的人,走在这儿,无论多么烦躁的心都能静下来。行走,脚步轻轻,能感觉到自己的呼吸,细细品味,一缕缕带着书香味儿的气流潜入身体,似要着迷、沉沦在这不想离开。

“还没开始呢,不知从何处着手,又感觉素材不够,自己的能力也欠缺……哎,就是怕开始后不知道如何继续而中断,还是先好好修炼自身。”感觉到手机在裤兜里轻轻震动了下,拿出来就看到晓登回复的信息,莞尔一笑,将手机揣进裤兜继续让身体与思绪沉沦在这个舒服的环境里。

如刚刚清然找个合适的地方席地而坐看书的人随处可见,这类基本没有学生跟老人,他们随意找一本书浅浅的读来,只当是打发难得的休息时间,学生与老人是都有座位的。木制的椅子、桌子,油漆也是原木色,每张桌子都有一个固定的电源可供手机充电、接电脑电源。稍走近点,能听得见学生们做作业或者笔记时笔与纸张相摩擦发出的沙沙声,看得清老人头上的白发,无论属于哪一类,都是精神抖擞的。

曾经想过如果有固定的住所,必得给自己安排一个专门用来看书的角落,不必很大,只要能不被打扰就好;曾经想过如果有固定的住所,必得有一个书架用来摆放自己喜爱的书籍,不必漂亮,只要稳固牢靠就好……只是简单的喜欢能每天闻到书香的日子。

目录
返回顶部